◆ 陶邢莹
昨天下午,公安部网安局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案例三是:上海公安机关侦破上海跳水运动员陈芋汐被实施网络暴力案。随即,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抵制畸形体育饭圈文化、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倡议书》。
从“炸鱼冠军”的恶意调侃到“后台保送”的阴谋论,从攻击裁判公正性到抹黑其家庭背景,甚至编造“药膏投毒”等惊悚谣言……当竞技体育的纯粹遭到饭圈文化的影响,不得不警惕:如果不引起足够重视,不重拳出击,饭圈文化将把竞技体育拖入危机之中。
近年来,一个个冠军见证了陈芋汐的成长,这些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的成就,在一些无良粉丝的社交平台上,却被扭曲成了“裁判黑幕”“资源保送”。他们甚至将矛头指向陈芋汐的父母、教练以及现场的上海籍裁判员。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谣言传播的模式:“豪门小姐欺负老百姓”的狗血剧本、“贿赂投毒”的惊悚剧情,通过“网传”“惊曝”等博眼球的标题得到快速传播。关闭网络评论区、不再打开社交软件。这是陈芋汐面对长期网暴的无奈选择。
陈芋汐和全红婵,是最具竞争力的对手,陈芋汐是这样描述两人关系的:“很感谢她,因为如果没有她,我可能就不会把自己拉到这个位置。”全红婵因伤退赛,本是体育赛事中的正常现象,却被某些人解读为“被陈芋汐打压”,这种将运动员强行绑定正邪对立人设的行为,暴露出饭圈思维最危险的特质——用流量逻辑取代体育精神,将赛场竞争异化为“爱豆打投”的延伸场域。两位运动员之间专业而友好的竞争关系,在恶意者眼中成了必须踩一捧一的流量战场。
竞技场应当是公平竞争的大舞台,而不是网络戾气的暴力场。重建公众对体育精神的认知,势在必行。让体育回归纯粹,让饭圈退出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