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2日 星期一
非产权人如何获得房屋动迁利益? 商场消防演练,新灭火器竟助燃 “长得帅,办案快,嘎嘎靠谱!”
第16版:新民法谭 2025-09-19

商场消防演练,新灭火器竟助燃

检察院深挖牵出6800具伪劣产品

家居商场消防演练现场,本该扑灭大火的灭火器,却诡异地“哑火”,甚至喷出的干粉还有助燃的效果。这些刚采购的灭火器,为何会变成“纸老虎”?近日,针对一起涉灭火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闵行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涉案公司及施某某等4人生产、销售不合格灭火器案获判。

演练现场惊魂一刻

2024年初,上海某家居商场物业经理张先生像往常一样组织消防演练。可当火苗燃起,员工们手持刚采购不久的灭火器上前灭火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按下手柄后,灭火器喷出的干粉不仅没能压制火势,反而起到助燃的效果。

“商场刚买了800多具新灭火器,关键时候全‘罢工’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从业十余年的张先生仍心有余悸。他当即意识到这批灭火器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第一时间带着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设备前往派出所报案。

警方顺藤摸瓜,将目标锁定上海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施某某。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门从事灭火器的生产和销售。其中,被告人施某某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主要负责公司经营、灭火器销售等业务。马某甲作为公司厂长,则负责灭火器生产等业务;季某某、马某乙两人则分别保障公司后勤、协助管理生产等。

施某某等人到案后供述,他与其他三人合谋,将劣质干粉灌入罐体,“国家要求灭火器干粉里磷酸二氢铵含量75%,我们只用30%。成本降下来,利润才能‘飞起来’。”他亲口承认,工厂成立初期,由于没有混合搅拌机,购买的干粉灭火器原材料直接放入灌装机,灌装入瓶体,再进行贴标、装箱、售卖。

检察院全链条追责

2024年12月,案件移送闵行区人民检察院。经查,2021年至2023年间,涉案公司累计生产销售伪劣干粉灭火器6800具,涉案金额24万余元。检察官还发现,涉案公司此前曾因生产不合格产品,多次受到行政处罚。承办检察官认为,唯有严惩企业实体,才能从根本上斩断“屡罚屡犯”恶性循环。此后,一名此前漏网的生产主管也被追捕到案。

在梳理刑事案件证据时,检察机关同步启动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查,发现本案中可能存在危害公共安全、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2024年7月,刑事检察部门将涉伪劣灭火器的公益诉讼线索移送至公益诉讼检察室,希望推动系统性监管。

公益检察室采取了将公益诉讼与人大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代表曲峥在今年上海两会上提交《关于对企业生产销售劣质灭火器加强监管的建议》,提出公示监督抽查及处罚信息、健全协作机制等精准举措。今年4月23日,建议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回复。职能部门表示,对生产伪劣灭火器企业重点监督并加大处罚力度,及时公示灭火器监督抽查及处罚信息,健全打击制售伪劣灭火器的协作机制,将进一步提升对灭火器等消防产品的精准监管,并持续强化联动协作,开展专项整治。

近日,经闵行区人民法院审理,被告单位召回已销售的6800具不合格灭火器,承担24万元的赔偿责任及灭火器检测费用41000元。本报记者 赵菊玲 通讯员 杨莹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