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业雨
人到秋天,只想归乡。最近读桑格格的新书,叫《打泉水去》,书名很耐人寻味。泉水,自然之水,清澈、流动、汇聚、生长,就像桑格格记下的,这一个一个真的人。他们在内心深处,守护住了精神的原乡,顺应本性活着,活得让人羡慕。这让我想到家乡,菜园里,泥土中,露珠昆虫,四季晨昏,也是一日一日细细地过。
我们每天忙碌地生活、工作,常常被无数信息裹挟,人被推搡着往前走,停不下奔忙的脚步,像是站在急流中,喘息间都带着慌张。被困住的人,如何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打泉水去”,像是一种及时提醒的声音:停下来,打一点属于自己的泉水。
《打泉水去》是“原乡书系”最新推出的一本书,不止这本书,“原乡书系”的每本书都在向我们传递和呈现一种美好的生活理念——让生活回到生活,把自己交给自己,在属于“原乡”一隅,细细地过。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回到生活本身,那些闲情雅致或诗意美好,往往才是最治愈人心的力量。
想起一日傍晚,我在厨房做饭,脑子里控制不住想的,还是白日里未完结的工作琐事。这时,忽然闻到一阵幽香,它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一开始,我以为是饭香味,但后来发现并不是,我一边洗菜,一边寻找香气的来源。一抬头,眼睛扫过厨房的窗户,看见楼下的桂花开了。原来是桂花香。那一瞬间我被治愈了,这种生活中的平淡之喜,似乎也用不着急着与他人分享,但倦了一天的心,就这么被抚平了。这又何尝不是生活中遇见的“泉水”。
黎戈的《平淡之喜》里,她说喜欢无意中擦过一股清香。后来我想,我每天上下班,一次次从楼下那一排桂花树旁经过,却从未留意过它们,这哪是错过,这分明是过错啊!就像在夜归的路上,在拥挤的人潮里,谁还有心情抬头看看城市夜空中的星星月亮呢。
我上次看到它们是什么时候呢?那是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时吧。吃过晚饭,我和家人在乡间小路散步,远处有鞭炮声,我不经意就抬了抬头,看见淡淡星星,温柔而静谧,甚至忍不住拍了照片。我回家慢了下来,因此我才遇见它们。
“原乡书系”中有一本书叫《蟋蟀入我床下》,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有时很难,内心有时困厄,我们唯有远眺。人无法不远眺。”是啊,人无法不远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生活本真的温度与确幸。在城市工作这么多年,我们每天低头赶路,急匆匆的,却从未有过停下来抬头看看天空的冲动。但我们到底在赶什么呢,有什么事情比自己更重要的呢。
有一次,傅菲老师的新书分享会,他跟读者聊到客居山中的经历,他与山民、自然万物相处,内心放下很多东西,他思考的一切,都在自然中找到答案。很多读者表示向往,我说我不向往,但我想回去。我想回到我的原乡,那个小小的村庄。母亲种在门前菜园子里的蔬菜,在秋天这个时节该采摘了。我真想回去,看看母亲的菜园,吃一顿母亲种出来的菜。
隔几日与父母通话,在离家五六百公里的地方,我从电话里竟然听到了来自家乡蟋蟀的叫声,那么遥远,却又如此动听。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原乡,那可以是我们出生和牵挂的故乡,也可以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家园。即使这个中秋无法归乡看月亮,但在“原乡书系”的阅读里,我似乎已经回了一次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