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巨型小男孩亮相  添趣滨江风景线 医用工程机器人“上岗”核医学 入编即享6万元人才奖励 无问芯穹推出“基础设施智能体蜂群” 一位难求  青年创业热情挡不住
第5版:科教卫新闻 2025-09-24

医用工程机器人“上岗”核医学

中山医院联合研发破解人工质控痛点

本报讯(记者 左妍)想象一下,在医院核医学复杂的临床设备中,一款智能机器人替代专家自由穿梭,不仅能进行动态路径规划,轻松避开障碍物,还能够精准捕捉各种信息,精准识别质控目标,高质量完成设备系统质控——这个画面不是某个科幻电影的画面,而是即将出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工作中的真实场景。在第九届东方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术会议(OCNM2025)上,这款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共同开发研制的医用工程机器人正式亮相。

据介绍,这款具备多探测器融合技术的机器人,不仅拥有视觉感知与图像处理、目标识别与姿态调整能力,能够准确识别质控目标,并迅速调整姿态进行操作。在质控源制作方面,它更是实现了智能化操作,彻底改变了以往人工制作模体精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它还具备地面移动功能,能够自主在不同设备之间移动,完成质控任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款机器人以自动化、无人化、标准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为抓手,不仅降低了放射性药物质控源使用过程中人为误操作的风险,还防止了多台设备日常质控流程复杂、人工操作易疏忽导致的质控测试完成度不够、质控结果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它就像一位可靠的“守护者”,为核医学设备的精准运行保驾护航。

由上海朱光亚战略科技研究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牵头,十余家海内外机构参与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核医学诊疗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在大会上宣告成立。同日,国际核医学诊疗先进技术应用示范与培训中心也正式揭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