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超强台风级)将正面登陆广东,而且极端性强,致灾风险高!但在大家共同防御台风灾害并展开相关讨论时,一些不科学的传言也混杂其中,如“接近地球能产生的台风强度极限”或“历史最强台风”。对此,上海台风所副所长汤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说法并不科学,也不妥当。
台风“桦加沙”生成以来,强度不断升级,21日夜间至22日白天峰值强度曾达到62米/秒(超强台风级)。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桦加沙”将于今天在广东沿海登陆(台风级或强台风级,13至15级,38至48米/秒),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将迎来强风雨天气,需高度警惕。
有社交平台博主发布内容称:广东或遭遇人类最大的台风灾害,超强台风“桦加沙”达到新的峰值强度,最低中心气压为905MBAR,这一强度已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上限。汤杰说:“‘桦加沙’很强、体积很大,具有极端性强的特点,也有较高的致灾性,确实需要多加防范。但它并不是历史上最强的台风,也没有‘接近地球所能产生的上限’一说。”
台风最低中心气压是衡量台风强度的指标之一,数值越低,代表台风越强。从中央气象台统计数据来看,最强台风是1958年第27号台风“艾达”,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110米/秒。但考虑到当时探测手段和台风定强技术的局限性,对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可能存在明显的高估。气象专家表示,与“桦加沙”相似强度的台风平均每年都会出现一个左右,靠近我国的情况相对较少。
2010年以来,1330号台风“海燕”、1409号台风“威马逊”等都是台风里的“狠角色”。2014年的第9号台风“威马逊”更是被列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登陆海南文昌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70米/秒(17级以上),中心最低气压为890MBAR。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测,预计“桦加沙”的登陆强度不及“威马逊”,但很有可能和2018年的台风“山竹”相当。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