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提高老年人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适当性与安全性。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昨天下午表决通过修改《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对养老金融服务提出明确要求。
“养老钱”不仅承载着资金增值的期待,更关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安全感。然而,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乱象,让“养老钱”面临血本无归的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需从“事后补救”转向“全程护航”。
相比守好老人“钱袋子”,《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是便利性和适当性。
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不仅体现在金融机构中,更有日常消费场景中的贴心服务。申城部分银行在金融产品使用场景中,推出社区食堂优惠、公交出行优惠、适老家装分期等举措,将金融服务嵌入生活。
金融服务的适当性,考验的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和创新能力,以“绣花功夫”雕琢产品细节,为老年人定制适合他们的金融方案。近日,上海启动“金融支持银发消费服务月”,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和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文,要求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创新推出储蓄、理财、信贷等养老金融产品,满足老年群体在收益性和稳健性等方面的多重需求,增强财富积累,提升养老支付能力。
期待修改后的《保障条例》催生更多现实应用,更好惠及银发族。 (相关报道见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