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4日 星期六
卓别林搭上海个缘分 “鸦鹊”原来是喜鹊 文明新戏与方言话剧 时光里个老发票 有腔调个蹄髈汤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5-09-28

文明新戏与方言话剧

◆储有明

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以擅长表演标准国语版个话剧享誉艺坛。不过,辣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名导演黄佐临担任剧院领导个辰光,“上海人艺”还演过滑稽戏搭仔方言话剧。当时“上海人艺”有三个剧团:除话剧团外,还有方言话剧团搭仔滑稽剧团。

顾名思义,方言话剧就是根据剧中人物个籍贯,用各地方勿同个方言来演绎剧情、塑造人物个。以经典方言话剧《啼笑因缘》为例:剧中人物沈凤喜搭仔伊个姆妈、家人,讲个侪是“京味”十足个“京片子”,樊家树讲一口南方腔个杭州官话,关寿峰、关秀姑父女搭仔军阀“刘大帅”讲个是地地道道个山东方言……全剧充满了五方杂处个地域风貌特色,搭仔浓郁个时代气息。

方言话剧辣辣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度被称为“通俗话剧”;再之前,被称为“文明新戏”。伊个历史比标准国语版个话剧还要早,甚至于可以讲是现代话剧个老祖宗。中国电影最早个两位导演陈正秋搭仔张石川,侪是从文明新戏转行从事演戏搭仔电影导演事业个。

据凤子主编个《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记载:1906年冬,当时还没出家当和尚个弘一法师李息霜,搭仔一道辣辣日本东京留学个欧阳予倩、陆镜若等人,组建辣一个文艺社团——“春柳社”,拿欧美名作《茶花女》搭仔《汤姆叔叔的木屋》(《黑奴吁天录》)搬上舞台,引起轰动。后来伊拉又先后回国,辣上海组建“新剧同志会”,编演仔勿少文明新戏,产生了比较大个社会影响。

1928年,留美归国个戏剧家洪深,搭田汉、欧阳予倩等人辣辣上海,一道拿从文明新戏发展而来个戏剧演出形式,定名为“话剧”,并且从学术浪向确立文明新戏是中国现代话剧个源头。滑稽名伶杨华生搭仔笑嘻嘻也认为:独脚戏搭仔滑稽戏个形成与发展,受到过文明新戏个勿少影响。

1958年,上海通俗话剧团个台柱伍赛文,编了一出反映新旧社会两重天个新戏《三个母亲》;在全国戏剧会演中获得好评;通俗话剧也被推崇为中国早期话剧留存世间个“活化石”。到了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徐苏灵又拿迭出戏搬上银幕,由文明新戏硕果仅存个几位老戏骨伍赛文、钱爱丽、王美玉联合主演。从此,上海通俗话剧团正式定名为方言话剧团,并成为“上海人艺”大家庭个成员。

1962年,“上海人艺”方言话剧团正式亮相,辣辣长江剧场演出经典剧目《啼笑因缘》。舞台浪演员使出浑身解数,集中展示了几代文明新戏演员积累个精湛演技:京韵大鼓唱得惟妙惟肖,很有骆玉笙个韵味;拳术棍棒舞得风驰电掣,虎虎生威……观众大呼过瘾,竟连演连满三个月,一票难求,十分叫座。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