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4日 星期六
卓别林搭上海个缘分 “鸦鹊”原来是喜鹊 文明新戏与方言话剧 时光里个老发票 有腔调个蹄髈汤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5-09-28

时光里个老发票

◆ 姚一鸣

淘书辰光总能碰着点带仔岁月痕迹个旧纸头,老有味道。前段辰光辣城隍庙附近个福佑路旧书市场,我淘着一本启明书局1936年版个《鲁滨逊漂流记》,书里还贴了张1955年个老发票,真是意外惊喜。

之前在福佑路旧书市场福民商厦四楼小张个摊位上,见过几本20世纪初个旧书,像《骆驼祥子》《宋元戏曲史》这些。书品相不算好,多是缺了封面或封底,但价钱实惠。其中有一本张葆庠译著个《鲁滨逊漂流记》,是启明书局“世界文学名著”丛书里个,这套书主打中学生,小32开本轻便好带,封面有贴合内容个插图,前后出了几十种。因读者是青少年,里头个名著多有删节。

就是这本《鲁滨逊漂流记》个扉页,贴了那张让我决定买个老发票。发票不大,满是年代感,抬头印着“邑庙区城隍庙摊贩委员会统一定额发票”,时间是1955年,金额“人民币贰仟元”——这是旧币改制前个数。下面写着“本发票须经本摊盖章有效”,只是印章年久模糊了。发票上个“邑庙区”,就是老早个南市区,现在并到黄浦区了。

邑庙区1945年成立,因上海县城隍庙(也叫“邑庙”)得名,辖区东到黄浦江,南至复兴东路,西、北抵人民路,约3平方公里。1949年后几经调整:1956年划入卢湾、嵩山、蓬莱三区部分地方,1960年和蓬莱区合并成南市区,原邑庙区成了核心;2000年南市区撤销,黄浦江西岸区域并入黄浦区。算下来,邑庙区只存在于1945年到1960年,这段历史让这张发票更显珍贵。

有意思个是,发票上个“邑庙区城隍庙”就在豫园附近。好多人会搞混二者,其实城隍庙是祭祀城隍神个老庙,城隍神被看作城市守护神,管着保佑平安、监察善恶,是文化载体也是祈福地;豫园是江南古典园林,明朝嘉靖、万历年间造个,有四百多年历史,园里有古树、明清家具和名人字画,是南方园林风格。不过在老上海人嘴里,豫园区域常被叫做“城隍庙”,是更接地气个俗称。

这本带发票个书,买自福佑旧书市场,而市场恰在豫园正门北侧个小商品市场里。我觉得这不是巧合,更像冥冥中个“书缘”。老早个城隍庙地区是老城厢,摊贩多、市井气足,现在被现代商业取代,想起来有点感慨。

我之前把发票发到网上,有书友好奇几十年前金额咋这么大。其实这是旧币,1955年3月第二套人民币发行后,新旧币兑换1:10000,旧币2000元只相当于新币2角。

世事变迁,一张老发票背后,藏着城市区划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还有过往里个细节。这些难以保存个老纸头里,藏着最生动个历史——现在邑庙区、南市区成了历史,豫园成了旅游景点,只有故纸还在默默讲着旧日时光。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