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渔味无穷”特色点心集市上品尝小吃 本报记者 陶磊 摄
本报讯(记者 赵菊玲)米鱼饼在铁板上滋滋作响,黄鱼春卷金黄酥脆,海鲜一尺面热气腾腾……20多种特色小吃汇聚成一场舌尖上的“渔味”盛宴,也唤醒了“上海最后一个活着的渔村”的夜。昨晚,位于金山山阳镇的金山嘴渔村老街灯火通明,人潮涌动,“渔乐无穷·光影同心”第十五届上海湾区海渔文化节在此拉开帷幕。
在活动现场,“潮创集”金山区文化创意集市揭牌。据了解,集市设有内外展区,集中展示金山特色非遗、各镇(园区)及文旅农商体展合作单位的文创精品,如舢板船船模、石库门黄酒咖啡、土布时装等,以及来自叶集、霍邱、普洱等地的特色产品。在这里,游客不仅能“眼见为实”,更能亲手体验非遗技艺,将海渔文化“带回家”。金山嘴渔村以“非遗+”模式,构建起“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活态传承体系。据统计,该模式已累计吸引游客78万人次,实现综合营收1.2亿元。
开幕式上,全息投影打造的《一梦千年·海渔新篇》,展现了渔村从“靠海吃海”到“文旅兴村”的转型。现场,首部以金山嘴渔村为背景的文旅微短剧正式开机。同时,金山嘴渔村短剧创作拍摄基地成立,助力海渔文化打破地域界限,实现数字破圈。此外,“上海湾区2026旅游联票”与“山阳田园十周年旅游联票”也同步发布。
据悉,节日期间,金山嘴渔村与山阳田园还将推出田园音乐节、非遗市集等系列活动,邀请市民走进这座千年渔港,在光影交错中触摸一段“活着的海渔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