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2日 星期四
愁  老房装修逾期难入住 危  架空线下垃圾堆如山 直达斑马线被“封”  旅客拖行李绕路苦
第7版:帮侬忙 2025-09-29

直达斑马线被“封” 旅客拖行李绕路苦

多人抱怨从上海虹桥站南落客平台进站有点“坑”,相关部门称此举是为疏散客流

斑马线通道被临时围栏围住,旅客无法通行

上海虹桥站南落客平台车流量大 季晟祯 摄

近日,市民陆先生向“新民帮侬忙”栏目反映,上海虹桥火车站出发层南落客平台(2F南)存在“进站难”:路线绕远、指引缺乏,尤其在“超长高温日”里,旅客拖着行李要多走不少冤枉路,体验感大打折扣。

直达通道如今“常态封”

“以前下车就能直接进站,现在得绕一大圈!”陆先生常年从该进站口搭乘高铁,他告诉记者,以往在南2号口附近下车后,可经斑马线直达10号、12号进站口,全程便捷高效。但近两年来,这条人行通道时常被栏杆封闭,酷暑期间更是成了“常态封闭期”。

旅客若想进站,只能向西步行至18号口附近过马路,再折返至常用进站口,全程多走数百米。上个月,陆先生就亲身经历了一次“绕行之困”:烈日下拖着行李箱,全程暴晒七八分钟才到安检口,“浑身淌汗像从水里捞上来,高温天真的吃不消。要是碰上下雨天更狼狈,来回折返肯定浑身湿透。”

在他回忆里,三四年前即便到了暑假人流高峰,从外车道通往10号、12号进站口的斑马线通道也始终开放,“那时候最方便,过马路就能直接进站安检,不用多走一步冤枉路。”如今,作为熟悉最新路线的“熟客”,他已摸出“最优解”——在落客区最尽头(靠近18号口)下车,过街后再折返进站。可对第一次来虹桥站的旅客而言,这段“绕路”成了难题:现场没有引导人员,也缺乏清晰指引牌,大家只能拖着行李箱,跟着前面的人流盲目往前走。

标识不清旅客“折返跑”

虹桥火车站出发层南落客平台(2F南)位于车站南侧高架层,是出租车、网约车及社会车辆旅客进站的主要区域之一。该平台采用“外车道+内车道”双层通道设计:外车道紧邻高架边缘,设四条机动车道(含三条行车道、一条临停下客道);内车道靠近进站大厅,设三条车道(含两条行车道、一条下客区域)。

下午3时许,记者实地探访该平台。因区域实行“即停即走”规定,多数车辆集中在2号口外侧车道下客。但令人费解的是,正对10号、12号进站口的斑马线通道,被一排临时铁栏完全阻断,无法通行。

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区域内未设置清晰指引标识,也没有工作人员疏导客流。不少首次到站的旅客面露茫然,只能跟着人流一路向西。直至走到平台尽头的18号口附近,才看到可过街的斑马线。可穿过车道后大家又发现,18号进站口并未开放,沿途的16号、14号口也处于关闭状态,最终只能折返至10号、12号口进站。

“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把好好的通道封起来?”“太绕了!一块指引牌都看不到,全凭感觉走。”“这么多进站口关着,安检口能不能多开几个?”烈日下,拖着大件行李的旅客们汗流浃背,抱怨声不绝于耳。

该区域到底该归谁管

“不是不想开,是真的不敢开!”针对斑马线封闭问题,记者现场询问了一位正在指挥交通的辅警。他手持指挥旗不停挥动,语气满是无奈:虹桥站南落客平台通行压力极大,外车道4条、内车道3条,高峰期车辆排队常达两三公里,“现在这样都堵得动弹不得,一旦打开中间通道,整个高架可能要堵上四五公里”。

可封路疏导的背后,是更棘手的“归属困境”。尽管理解交通管理的难处,陆先生仍希望相关部门能推出更精细、更人性化的举措。他曾多次反映情况,可得到的回复始终是“该区域不属车站管辖”,之后便没了下文。“我熟门熟路还能应付,那些第一次来的旅客怎么办?”陆先生的话语里满是无奈。

这片区域究竟由谁负责?记者首先联系了虹桥火车站。工作人员回应:南落客平台涉及多家管理单位,车站仅负责进站大厅内侧及蛇形通道区域,其余部分不归其管辖。对于旅客“多开放安检口”的建议,对方表示,目前仅有8号、10号、12号口具备安检条件。

随后,记者先后致电闵行公安分局及闵行区交通管理部门,得到的答复惊人一致——均称“不属我方管辖范畴”,并建议向铁路公安咨询。

记者联系到上海市铁路公安处虹桥站派出所。接线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客流高峰期封闭斑马线、将入口统一规划至西侧,是为了“疏散客流”。但当记者追问“是否只有暑期如此”时,对方却表示“平时也这样”,之后不愿再多作说明,只建议“联系车站值班室问问”。

作为上海对外交通的重要门户,虹桥火车站日均客流量高达十多万人次。面对管理职责的模糊地带,旅客们满心期盼:相关部门能通过更清晰的指引、更灵活的调度,或是更协同的跨部门联动,在保障通行的基础上,让服务多些温度,别再让大家的“进站最后几百米”走得这么难。

本报记者 季晟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