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 星期二
不只减重更要减腹,腹型肥胖暗藏危机 探究心血管共病联防新路径 从实验室进入临床 帕金森病多维治疗新进展 乒乓战帕  医者护航
第15版:康健园 2025-09-30

从实验室进入临床 帕金森病多维治疗新进展

放眼全球,帕金森病治疗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从传统的药物、手术逐渐走向精准化与智能化,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进入公众视野。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

作为常见的帕金森病神经调控治疗策略,DBS近期主要在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一,适应性DBS(aDBS)系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这是首个能够基于患者脑电活动信号进行实时感知并自动调整刺激参数的获批设备。与传统固定参数刺激模式相比,aDBS在精准缓解运动症状及减少长期过度刺激相关副作用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目前,国外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积极开展,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其二,多靶点DBS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传统DBS主要靶向丘脑底核或苍白球内侧部,但部分患者仍存在运动症状控制不足或副作用问题。最新研究表明,在常规靶点基础上联合刺激黑质网状部、未定带或迈内特基底核等脑区,通过同时或分步刺激可实现更全面的神经环路调控,在改善难治性冻结步态、顽固性震颤、认知障碍及药物依赖等方面较单一靶点刺激更具优势。目前,由华山医院牵头、联合全国多家中心开展的“基于八触点电极的丘脑底核、黑质网状部及未定带联合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研究”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进行临床招募与入组,预期将为多靶点DBS的疗效与适应证提供更为坚实的循证依据。

■干细胞移植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在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开展的一项I期临床试验,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重编程获得可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细胞,以替代因病变而丧失的神经元。目前已有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并计划随访至少一年,以系统评估其安全性与早期疗效。同时,另一项采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多巴胺能细胞的exPDite研究在18个月随访中显示,该疗法安全可行,且部分患者的震颤及其他运动症状得到改善,相关团队已启动更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在国内,多家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由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中国首个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的“临床级iPSC衍生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治疗早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试验,旨在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范式,推动我国在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实现从临床探索到自主创新的突破,并为全球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的发展贡献新的中国力量。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的前景也日益明朗。其中,一项名为REGENERATE-PD的Ⅱ期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正在评估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转基因疗法在中期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该项目覆盖美国、英国及欧盟等多个国家,计划招募约87名患者。目前已公布的Ib期随访结果显示,该疗法耐受性良好,并达成改善运动症状的主要终点,为帕金森病提供了具有“改造性治疗”潜力的新思路。在国内,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申办“评价纹状体内注射VGN-R09b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Ⅰ/Ⅱ期临床研究”,该“双靶点”基因治疗试验通过注射复合基因序列,一方面利用多巴胺合成酶(AADC)基因促进脑内多巴胺生成,另一方面利用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从而实现改善运动症状并延缓疾病进展的目标。目前,该研究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进一步凸显其临床转化的前景。

陈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教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