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明
千年古镇新场,1945年时只有一条通行汽车的小马路。在这之前,新场人全靠水路运输和水上出行。熟悉古镇新场的人都知道,历史上的新场古镇就靠洪桥港、包桥港、东横港等水路运输。狭窄的河面,仅有10米左右宽,且弯弯曲曲,船在水上,犹如蜗行。
1935年秋,从周浦至惠南的、途经新场古镇的第一条小马路,也就是现在的沪南公路的南段,在民族资本的支持下才开始规划建设。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筑路工程因战火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尾声,筑路工程才得以恢复,沪南公路南段终于在这年底建成,并接着开始沪南公路北段(周浦至东昌路段)的建设。1947年末,沪南公路全线建成,古镇新场终于有了第一条早期意义上的公路。第二年春,东昌路至惠南镇的“沪南线”公交车也开始试运行,但是一天只有早、中、晚三个来回班次。
开车到过古镇新场的人都会有切身感受,现在的新奉公路(新场古镇历史上的第二条公路,靠近古镇西侧,向南通往奉贤区)实在太窄,只有双向二车道,每天堵车严重。由于在古镇旁,拓宽新奉公路有困难,但在其东侧一公里处,有双向各四车道的申江路帮助分流;在其西侧500米处,有四快二慢的新环西路承担引流。新奉公路已与新场古镇一样,成了一条记载历史的乡愁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后,沪南公路从单车道加宽成了双向单车道。浦东开发开放35年来,沪南公路进行了多次拓宽大修:从双向单车道加宽至双向双车道;在双向双车道的基础上,两旁加筑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前年,又升级到双向三快一慢八车道,并增设转弯车道。现在的新场古镇,不仅有东西方向的沪南公路、航三公路、下盐公路,南北方向的康新公路、申江公路等城市快速道路,还有沪芦高速、沪奉高速和申嘉湖高速,带动新场交通的快速便捷,更有轨交16号线……古镇周围的各路环线,连接乡村的条条支路,形成了四通八达、快速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若要富,先筑路,每个新场人的脚下,现在都铺就了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