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
画龙点睛 每月15号 脚下的路 人生几多“截止时” AI是我的眼 清晏园与《天下长河》
第15版:夜光杯 2025-10-21

清晏园与《天下长河》

刘蔚

淮安的清晏园融北方园林的雄阔与江南园林的秀丽于一体,有“江淮第一园”的美誉。走进波映宝塔、荷花飘香的清晏园,得知这里是清朝江南河道总督署的旧址,前些年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天下长河》便浮现脑海。

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十六年(1659年—1677年),苏北地区的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达百余处,黄淮泛滥,海口淤塞,运河断航,百姓流离失所。时任安徽巡抚的靳辅被康熙皇帝钦点为河道总督,挑起了治河的重任。靳辅走马上任后,将明永乐年间为督理漕粮而设立的清江浦户部分司公署旧址(位于今江苏淮安清江浦区)改为河道总督行馆。后经历任河督整修,渐成园林规模。1991年更名为清晏园,取“海晏河清”之意。此地便是当年靳辅运筹帷幄、坐镇指挥治河大业的神经中枢。园中的江南河道总督部院建筑,御碑园中康熙赐给治河重臣的多块石碑,展陈的治河名臣史迹、治河历史沿革,都在静静诉说着那些历史往事。

靳辅上任不久,把治河的具体措施分为八个议题,每题一疏,一日之内给康熙皇帝连上八道奏疏,充分体现了他敢说敢当、雷厉风行的作风。他借鉴了明代治河名臣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经验,征发民工,筑堤坝,塞决口,让河水仍归故道。在修筑堤坝时,运用减水坝以备汛期泄洪;又在清河(今江苏淮安)开建中河,确保了漕运的畅通。靳辅并非单打独斗,他得到了民间治河高手陈潢的倾力相助。陈潢自幼聪颖过人,博学多才,但不喜八股文章,虽科举不第,却熟读历代水利典籍,曾到黄河上游的宁夏、河套地区实地考察,精研黄河治理之学。《天下长河》有两组镜头,一组镜头诗意浪漫:陈潢沿着黄河上游考察,一路纵马驰骋,一直到达古人传说中的黄河源头星宿海(位于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他夜宿星宿海,耳闻黄河源清流潺潺,举目满天星光灿烂。另一组镜头则从诗意中透出悲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靳辅遭诬陷罢官,陈潢亦遭构陷被押解到了京师,软禁在一座寺庙里。此时的陈潢已重病缠身,他强撑病躯,呕心沥血,写完《河防述言》《河防摘要》,并在寺庙的墙壁上画下从黄河源头到下游入海口的示意图,河防的各个要点在这幅犹如史诗长卷的图上标注得一清二楚,万里黄河仿佛就在他的胸宇之间奔腾,直至生命的终点。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靳辅复任河道总督,不久病逝,他留下的治河专著《治河方略》中,也附录了陈潢的遗作《河防述言》《河防摘要》。

河流哺育文明,但也滋生灾难。因而中国历朝历代都把治水,尤其是治理黄河作为国政的重点。古人将神话传说中主宰河流命运、精通水利与治河之学者称为“河伯”(河神)。《天下长河》有这样的镜头:陈潢潜入黄河底,又如精灵般从水面冒出头来,这时,屏幕上出现了赞誉陈潢是“河伯转世”的旁白。这自然是艺术夸张的语言,却让我想起了《史记》中“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西门豹出任魏国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令,他上任后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他在探访民情中得知,当地豪绅、官吏与巫婆互相勾结,以“河伯娶妇”为名敛财害民,导致民众纷纷逃亡,田园荒芜。遂借参加仪式之机,以“更求好女”为由,先后将巫婆、弟子、三老等扔下漳河,让他们去给河伯“报信”,震慑劣绅墨吏破除了“河伯娶妇”的恶俗,也为“河伯”洗刷了害人的污名。如果说这是“除弊”,那么西门豹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兴利”——兴修水利。他动员带领当地百姓挖河开渠,一方面疏通河道,防止河水泛滥;另一方面修筑十二条水渠,将漳河水引到旱地,灌溉农田。修渠之事起初遭到了当地民众的普遍反对,但西门豹坚持不懈,强力推动,终于获得成功,从而造福苍生,泽被后世。

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筑都江堰,从西门豹治邺到靳辅、陈潢治河,都证明了一条真理:治国必治河,安民须安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