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传授更多跨领域创新理念
第14版:新尚 2025-10-25

传授更多跨领域创新理念

模特身上的服装采用了特殊工艺

获奖作品“锁麟囊”的细节与灵感

从上至下,2025年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示

大秀场景

后台准备

获得最佳设计师称号的曲佳琪

陈胤中

当下,时尚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竞争和多元化的领域,设计师需要不停地“创新”以赢得关注,尤其是跨领域创新,而时尚设计教育正是推动这一切的关键力量,如何托举他们,让新人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复合型时尚人才?最近,时值2025上海时装周举行,作为服装设计师摇篮的全球时尚教育学院马兰戈尼(上海)一年一度的优秀毕业生大秀也在沪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学院派是如何发挥“跨领域创新”教育理念的……

传承创新文化中的故事

创新就像路边带刺的野蔷薇,只有忍得住疼痛才能采撷芬芳;创新如同沙漠深处的绿洲,唯有跋涉者才能啜饮甘霖。在上海永安百货的百年穹顶下,一场以“纽带(Nexus)”为主题的大秀精彩揭幕,恰逢学院建校90周年,百年历史在此交汇。此次T台共展示了14位杰出毕业生的35套设计作品,不仅是时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成果的呈现,更成为跨学科合作的典范:时尚商务与时尚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了整个创意视频提案的制作过程,这些作品共同构筑了传统与未来之间的“意义枢纽”。

“纽带”是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传承先辈文化中的故事,同时将其转化为新形式以促进与后代的理解和联结。这场与源自比利时的英国顶级定制面料世家宝(Scabal)、中国香云纱莨萍丝物及科技品牌斯特拉塔西斯(Stratasys)联袂呈现的创作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让历史遗产、当代工艺与前沿科技在服饰中实现共生。毕业生以多元设计语言解构纽带与传承:与Scabal合作的系列将电影美学转化为立体口袋、螺旋图案等超现实符号,羊毛在激光切割与手工刷蜡中焕发新生;莨萍丝物合作系列则用千年香云纱与茶染技术演绎“时间流动中的永恒”,以竹编肌理呼应家族器物记忆;另有作品以针织重构移民史、用流体形态打破婚纱刻板印象、以哥特美学诠释“废墟中的坚韧”,共同回应“何为值得传承的价值”。

这还只是开始,此次毕业系列以工艺与材质为基底,在数字语境中激活了传统技艺的当代生命力。当高定羊毛遇见3D打印技术,传统与现代的边界在面料重组中消弭;艺术装置与数字化改造的秀场空间碰撞出“纽带”主题的视觉隐喻,原始的廊柱保留老上海的摩登基因,智能灯光系统则在墙面上切割出流动的数字肌理,历史砖石与虚拟光影的叠印,恰似毕业生作品中传统工艺与数字技术的共生;秀场还通过定制香氛与音乐构建多感官场域,同步推出数字电影与交互式VR体验实现虚实共生多维表达,引导观众沉浸式感受“何为值得传承价值”命题。这与学院以“提升人才(Enhancing Talents)”为愿景的设想一脉相承:构建了覆盖本科至研究生阶段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实现了“课堂即职场”的沉浸式学习。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正是毕业生能驾驭传统工艺温度与数字创意的核心支撑,这从本届获得最佳设计师称号的曲佳琪作品“锁麟囊”中也可见一斑。

学术派成为实践派

曲佳琪是工科服装设计出身,从苏州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转到马兰戈尼就读时装设计硕士,在此之前学了很多关于面料、制版、工艺的内容,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设计。“到这里后,我发现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设计到打版、选面料、做样衣、设计印花,这些都可以顺利串联起来,我从一个学术派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实践派。”曲佳琪说这话时,浑身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在中国某些地区,传统的婚庆民俗中,在女儿出嫁时,母亲把绣有麒麟纹样和牡丹纹样的小囊放入女儿嫁妆,祈求其能够早生贵子,也保佑女儿平安顺遂,她的“锁麟囊”系列以这份“以爱之名”的礼物核心为设计灵感,将锁麟囊上最常运用的两种中国传统图案牡丹纹样和麒麟纹样与现代流行趋势结合,借鉴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四色印刷技法叠加多层图案,赋予经典图腾新的视觉层次;同时引入沃罗诺伊流体形态(Voronoi Blob)、透镜状六边形网格(Lenticular_Hex Grid)等几何元素,搭配极具视觉冲击力、饱和度极高的玫红色、蓝绿色等象征新生与女性力量的色彩体系,转化为兼具高定质感与实穿性的服饰系列。这种对传统符号的当代重构能力,恰是学院“跨领域创新”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

这个系列的设计对于初出茅庐的曲佳琪来说充满挑战,从廓形设计到3D打印技术的应用,每个环节都遇到技术难关。所幸,她遇到不少“六边形老师”,如不但教她怎么做设计,更教她怎么成长为合格的设计师的克里斯蒂安(Kristian)老师,教她如何保护自己作品的知识产权,如何跟裁缝、刺绣等各部分配合,他甚至已经替她想好了未来的自创品牌该如何运作。尽管她表示目前先准备进入品牌继续做设计,为以后做自己的品牌打基础。

用设计关注特殊群体

作为2018—2020年在学院学习服装设计的“老生”,崔晶晶已是该校的杰出校友了,她也参与了此次大秀。2019年,还是学生的她崭露头角,参加了意大利Vogue的时装秀;2020年毕业那年,她荣获了学院“年度优秀学生作品奖”和青岛世界大学生时尚设计大赛冠军“金海螺奖”;2021年获得浙江理工大学ROCOCO原创设计大赛“国际优秀服装设计师奖”,还参加了“阿迪达斯绿尾联盟(CJ-Adidas Stan Smith)”线下展;2023年更一举夺得“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奖”。

崔晶晶颇具社会责任感,这从她名为“枷锁”的作品中就可看出。这一系列聚焦社会特殊群体,定位针织麻花纹,粗针麻花扭绳混纺设计呈现出麦穗肌理感,麦穗寓意着希望,崔晶晶希望通过本系列呼吁人们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我们的力量,去鼓舞那些因为缺陷而对生活陷入困境的人。”集结一众年轻设计师成立Stan Academia绿尾联盟,崔晶晶有幸成为阿迪达斯绿尾联盟设计师之一,她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和接受。除了设计,崔晶晶还尝试过时尚造型方面的工作,包括晚会、秀场、社交等;她说这得益于学院的教育,导师们都身兼数职,除了在校授课,还在行业内从事相关工作,他们会将最新颖、实用的技能倾囊相授,课堂没有标准答案,但最终可以塑造出兼具美学洞察、技术能力和商业创新的复合型时尚人才。

后记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教育给予学生的不是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热情,对成长的信心,对无限潜力的挖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时尚是一个产业,我们培养的不仅仅是设计师、更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全方位和复合型人才。”中方校长程莹婷表示,“秉承学院‘入学即入行’的办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就和行业密切合作,也确保学生毕业后,与时尚产业无缝衔接。”这一点值得借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