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华夏复兴(篆刻) “踏咸菜” 居住“磁铁” 不南不北之地的友情 崇明的秋味 盘一枚佛手柑
第12版:夜光杯 2025-10-25

居住“磁铁”

达西

住在哪里,除了看各家的“钞”能力,总还受一点私心的左右。就像老友以前说过,离开大学之后谈的恋爱,条件肯定是要看看的,你总会图人家点什么。听起来有点俗气,但却是现实主义的描摹。有人吃卖相,有人看实力,有人重人品,还有的,且不少,是时间的沙漏变得日渐稀薄之后,匆匆的奔赴了。说到底,其实也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一见钟情。

居住“磁铁”,房子的吸引力,也是如此。姆妈结婚时,外公外婆给了她一套房子,离人民广场不远,离娘家近,周围都是她少女时代便熟悉的“曲里拐弯”。走在路上,一抬头,是小学同学的爸爸,“××爸爸好”,称呼多少年都没变。再一抬头,是给她接生的张家阿婆。“我们兄弟姐妹好几个,都是在家里出生的,你外婆一定要找张家阿娘,因为她手势最好,脐带剪掉后肚脐眼很漂亮。特别是女孩子,肚脐眼好看也要紧的。”姆妈爱美,肚脐眼也不放过。后来轮到我在产房顺产,她在里面还客客气气地叮嘱助产士,“麻烦帮我们脐带剪得漂亮点啊,我们是女宝宝,以后要穿露脐装的。”当然,还少不了那些隐藏在市井褶皱里的街坊美食,那也是成长的滋味。323弄弄堂口的葱油饼,宁波路附近的柴爿小馄饨……哪怕后来它们在城市的变迁中遗落了,但那飘浮的烟火与香味,那点点葱花的绿,一直都种在了记忆里。

即便姆妈那么喜欢老房子,那么喜欢老房子所串联起来的,自己青翠欲滴的青春,但当父亲单位分了房子,且在大概45分钟公交车程的城市另一角时,她还是期待地、兴奋地、立即地舍弃了自己的“原先”,热烈地奔向了自己的“未来”。新工房里,没有踩上去吱呀吱呀叫唤的木地板,也听不太清隔壁人家的争吵声。她只带走了心爱的,有流苏的茶色玻璃台灯和吊灯套件,算是一点存念,其他的,便通通是簇新的组合家具了。那个时候的居住“磁铁”,显然是新。新工房,新电梯商品房,抽水马桶莲蓬头……这是生活越过越好的标志,这是人心越来越热的目标。

居住“磁铁”一直在变。地段是所有的房地产的核心。但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更新,让中心区域变得越来越大。几乎每一块地段,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中心,基建、配套,齐齐整整。一度,居住“磁铁”是学区房。知识、学识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为孩子的学业投资成为家庭的重心。任何观念的形成,没有足够的物质发展、文化普及支撑,是难以达成的。

上周,与久未见面的友人小聚,她终于走出了从租房到买房的这一步。对于一对双双漂在上海的双职工来说,30岁刚出头,全凭自己的努力买上了房,是多么让人欣喜的好消息。只要肯努力,上海一定会给予他们扎根的机会。而她买的房,居然距离自己之前一直租住的区域,要开上近两个小时的车。居住“磁铁”是什么?“为了我的狗子呗。”新房附近有非常庞大的宠物友好公园——这居然是最强力的“吸附”。所以,居住“磁铁”的多元,其实映射着人们精神生活的“多元”。当然,“钞”能力总是坚强后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