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年十月廿二 立冬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丙烯纸本
丙申年九月廿五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丙烯纸本
戊戌年正月二十 惊蛰初候桃始华,丙烯纸本
乙未年十二月初七 小寒三候雉始雊,丙烯纸本
雅,丙烯纸本
林中白屋,彩墨纸本
徐冬冬
10月25日,在中国美术馆主大厅举办的“文明的对话,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开幕。徐冬冬秉持“画画不是目的,问道才是根本”的创作理念,在中国哲学里寻找着抽象的概念,使之成为新的绘画语言,将绘画作为悟道人类社会文明形态和文化演变规律的手段,探索建立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开创中国抽象绘画的新天地。 ——编者
时间如梭,我已过“耳顺”的年华了,按孔夫子所说,此时应进一步懂得在道德以上的价值了。
幼时我很孤单,脾气暴躁,幸好有外祖父轼公徐诵明,他是一位儒者、教育家,懂得疏比堵好、无为而治、自由发展。在他的疼爱与鼓励下,我执笔从艺,一晃五十年了,其间,无一日虚度,勤耕墨海,惜墨如金,思想归朴,返本求新,深得笔墨“厚爱”。在艺术人生的旅途中虽无万般坎坷,也颇跌宕起伏,但我始终未改变自己的初衷。
人生是有境界的,艺术亦如此。几十年的笔墨生涯,我就像一只不断线的风筝飞翔在天空,那里有四时朝暮、日月星辰,也有雷电交加、暴风骤雨,但它有时低飞,有时却冲破云雾不知飞向何方。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得好:“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这里的“我”就是指那只自由飞翔的风筝,它的一端牢牢地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上。在那里,“虚与实”“阴与阳”“有与无”得到了升华的结晶。如《中庸》所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这是一种天地的和谐,它不仅指人类社会,也渗透全宇宙,形成太和之势。天地乾坤浩瀚博大,它保有至高的和谐,这就是中国人追求的大吉大利。我正是在此间获得灵感,顿悟命运。
友人们感叹社会世俗功利,我倒不以为然,认为目前中国正面临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华古老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将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宣扬和合文化的责任将落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中华文化赋予的智慧,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贤就站在宇宙观的高度着眼于世界的治理与和平,关注天下苍生的命运,使其具有一种普遍价值。不分古今、不分中外,内外两忘,“至大无外,谓之大一”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人生境界中得到升华。身修一己,非最终之目的,能关怀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得到宇宙世界的文明,才是根本。我在二十多年前创作《阳光与和谐的梦想》行为艺术,致力建立中国抽象绘画流派,探索中国式抽象逻辑思维语言,都是在古老的“六艺”之学的感召下走向世界,并以中国人谦和、包容、仁义的态度,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人类文明对话的基点,以文会友。至今回味起来仿佛仍未结束,它们已超越所谓作品的概念,成为我生活和人生态度的一部分。
象山公顿悟后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真不知还有谁会对宇宙世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剥极必复,否极泰来。”纵观世事,笔在砚中。“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表白,才能归入潜默,不知此时我的人生画境是否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