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科技股和金融股共振  上证指数率先创新高 广告 “乐龄金婚”,一起夜游浦江吧! 不愿舍弃老习惯  共叙绵长晚报情
第7版:综合新闻 2025-10-25
“新民晚报读者日”活动上午举行

不愿舍弃老习惯 共叙绵长晚报情

梧桐留翠,丹桂飘香。今天上午,新民晚报联合上海邮政“订了么”举办公园便民收订暨“新民晚报读者日”活动,新民晚报新老读者再一次在淮海公园温情相聚,共叙愈发绵长而深厚的“晚报情结”。

“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从一份4分钱时就开始订阅新民晚报了。”侯先生告诉记者,他虽然在上海不同的区之间搬了三次家,但订阅新民晚报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即使视力衰退已不能看报,但每年还是会订阅,“我爱人也一直看报,现在还看,看完会跟我说”。

同侯先生一样,从南浦大桥附近搬家到航头的戴先生,也依然保持着订阅新民晚报的习惯。“夜饭吃好看晚报呀!”他说,一天下来,只要没看晚报,心里就有点不踏实。另一位带着小朋友一同前来的老读者说:“这是我外孙,开始上小学了,手机上什么都有,可有些东西啊,就像今年盼了很久的桂花,也像天天看新民晚报一样,更实在,更让人想念,成了不愿舍弃的习惯。”

从七宝赶来的读者李金华直言,他家订阅新民晚报有60多年了,“从2分钱一份时就开始订阅了”。

从长乐路搬至三林世博家园的读者韩德良,谈起与新民晚报的情缘,似乎有讲不完的话。他说,自己住到哪里就把晚报订到哪里。80岁的老读者蒋永泉,在现场为新民晚报画了两幅漫画:《三毛》《湖州人到上海串街走巷,白果树蒸凳板》。

“大家可以在晚报上听到我的声音!”上海人熟悉的笑星、非遗项目滑稽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钱程今天上午也来到了读者日现场,讲述他和新民晚报40多年的情缘。

“我也是晚报的读者,晚报复刊以后就开始订了。”钱程说,那时他刚进剧团。每天晚上演出结束后回到家,吃点夜宵,读一读新民晚报,是最惬意的时光。他还记得,那时弄堂里的很多爷叔等不及邮递员送报,为了第一时间看到晚报,就去邮局排队买,手里还提了熟菜、啤酒。那个景象特别有烟火气。

“最近我和新民晚报更有缘分了。”钱程说,他担任了夜光杯“上海闲话”版的“沪语朗读者”,用上海话读美文,在“夜光杯朋友圈”视频号上发布,有的传播量还挺大的。晚报的文章旁有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可以听。

“晚报在普及上海话、挖掘地域文化、传播海派文化方面,充满文化自信,功不可没。”钱程为新民晚报点赞。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