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爱好者选择教练更便利
健身房墙上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信息对接标识》
“现在店里的客人基本上接近承载量上限的一半,等一会儿下班时间,会有更多人过来健身。”周末傍晚,上海体育国家大学科技园海尚园区内,健身房负责人陈德军笑着说。果不其然,当墙上挂钟的指针走向17时,不少年轻白领成群结队进入健身房。谈起顾客盈门的原因,老陈卖了个关子:“最近几个月,健身行业和健身房,和以往有些不一样了”。
扫二维码放心消费
陈德军口中的不同,源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其中对于健身房的资金监管、产品销售和风险规避等方面有着细致的规定,这让不少因早前健身房乱象而担忧的消费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上海市健身健美行业协会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对相关企业监督力度的增加,也“逼”着从业者和行业变得更加规范。在科技园内的这家健身房里,记者便发现了几个此前不曾见过的二维码,据工作人员介绍,进店之后扫一扫,能让顾客更加放心。
“为了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办法》施行之后,我们与市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合作,鼓励健身房将预付费信息和企业资质等文件传到后台,顾客只要扫码,就能了解这个空间的运营情况。”上海市健身健美行业协会秘书长孙崇指了指墙上的《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信息对接标识》,记者用手机一扫,这家企业的运营信息、健身场地租赁期限等很快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有几名路过的健身爱好者开玩笑地说:“现在每次离开前,都要扫一下,便于了解这个健身房的场地还能持续多久。”
除了企业信息,市健身健美协会还鼓励健身房使用“教练信息展示码”。孙崇介绍,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将成为健身教练的“电子名片”,他说:“每家健身房都有教练展示墙,我们鼓励健身教练将自己的从业证明和职业技能证书传到后台,等到通过行业协会的认定和审核后,教练将获得一个专属的二维码,添加在照片墙的相关位置,这样教学双方心里都更加有底。”目前,上海市健身健美行业协会已经开放多类健身教练证书的认定,后续将逐步对获得专属信息展示码的教练展开星级评定,用优胜劣汰的方式,为广大健身爱好者选择教练提供便利。
“三限”提升服务质量
3月1日起施行的《办法》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针对预付式消费经营活动合理控制预收资金规模的“三限”规定——“对经营者设定预收金额、可兑付的服务期限及次数的限制”。根据上海市体育局规划产业(法规)处给出的数据,《办法》施行七个多月,关于申城健身房“跑路”“爆雷”的投诉量下降40%,同时,不少健身房已经不再设置产品销售岗位,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健身业者在竞争中存活的关键。
“《办法》施行之后,健身房的经营思路和模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人员架构也会调整。”经营普拉提健身房的顾弋峰透露:“作为从业者,我们非常希望见到这个行业通过资金监管、行业自律等一系列措施走向稳步发展,因为那对企业是有利的。”在他看来,健身行业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监管更加严格完善、消费者的资金得到更多保护的情况下,提供让人满意的专业性指导和服务,“如果健身爱好者觉得课程有效果,哪怕是一次一次收费,他们也是愿意的。”市体育局规划产业(法规)处在谈及“三限”时还特别强调,如果健身房违反相关规定,会受到罚款、整顿甚至责令停业的严厉处罚。
“我们下了班来健身,主要是想减减压,再给自己塑塑身,希望通过相关的课程,得到更好的效果。”在器械上完成练习后,几名年轻的健身爱好者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之前通过一些渠道了解了‘三限’的规定,心里踏实了一点,也能明显感受到健身房服务质量的提升,希望这样良好的势头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喝了几口水后,他们不忘补充道:“健身运动嘛,本来就不该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套路,纯粹一些,会让人更加快乐。” 本报记者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