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新民晚报“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点位
基层治理“千条线”,党建引领“一根针”。近年来,杨浦区以党建为引领,找到了许多把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从破解物业费调价难题到疏解老旧小区停车堵点,从创新“透明物业”模式到构建“多格合一”机制开展网格治理,从老旧电梯焕新到数字赋能让民生小事快办、好办,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微创新”,诠释着人民城市理念的深刻内涵。
8月27日,杨浦区联手新民晚报社启动“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行动,这是新民晚报社在全市试点的首个社区观察项目。两个月来,分布在杨浦区的首批60个社区观察点和各观察点的社区观察员,人员来源包括街道干部、网格长、街区书记、“三驾马车”代表等。社区观察行动已形成多篇蹲点式报道,成为了社情民意的瞭望台、宣传政策的枢纽站、基层治理的议事厅,让居民的声音被听见、基层的智慧被看见、共治的温度被传递,不仅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增添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民样本”,更为人民城市基层治理的“杨浦经验”贡献了更多实践成果。
人民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广厦间,更蕴藏于街巷里弄、百姓日常之中。从破解物业难题的“微创新”,到社区观察的“新实践”,杨浦区以党建为笔、民生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写下了生动注脚。未来,随着“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行动的深入推进,杨浦区将持续探索治理新路径、激发基层新活力,让每一项举措都扎根民生土壤,每一份成果都惠及万千群众,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杨浦方案”,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变为现实。
“多格合一”汇聚力量,多维治理解决民生问题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市委通过的《关于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多格合一”不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搭建多元系统合作治理平台,实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等多功能融合。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创新,“多格合一”正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抓手。
当前,杨浦区上下高度关注网格治理的推进,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多格合一”的治理模式,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用多维治理效能推动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在刚刚举办的“人人议事厅”民主实践活动中,就有120余位市区人大代表、网格工作站负责人、街区书记、属地商户、居民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各界代表,聚焦“‘多格合一’善治网络,如何多元赋能更多力量‘入格入网’”展开热烈讨论。
这一机制在杨浦是如何生动实践的呢?发言的代表们分别介绍了各自社区的经验,比如,四平路街道建立党建引领“三联三办”机制,高效整合资源、组建“蒲公英微网格员”志愿队伍,在“社区云”平台发现有人上报家门口有马蜂窝,网格就第一时间联动网格内的消防力量迅速到场处置,一小时内解决问题,实现“快速反应、小事快办”。
网格要做牵头人、“组局者”,推动各部门力量在网格内融合发力。五角场街道第三网格的副网格长范群力说:“有居民因商户噪音扰民投诉500余次,网格召集城管、公安和商户召开协调会,通过柔性劝导,促使商户调低音量,最终赢得居民理解。”大桥街道创谷街区党支部书记张磊也分享了通过“多元资源联动清单”,整合哔哩哔哩UP主直播、商户培育与在地宣传的案例,形成了“短期引流—长期培育—常态维系”的服务生态。
今年2月,全市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工作部署会明确,要把“多格合一”作为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有力抓手。目前杨浦已建立工作专班、联席会议、调度会议、赋能支撑和底部抬升“五建五促”机制,推动网格成为解决“三跨”问题重要抓手。在新民晚报·杨浦区“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点,就有不少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的好案例。
比如,延吉东路上的杨浦区中心医院安图分院门口一直人流量很大,也因此长期存在非机动车乱停放情况。长白新村街道利用“多格合一”机制,第一网格依托通过党建联席会议与专项治理会议的联动部署,构建“快速响应—资源整合—长效治理”工作闭环,多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改变,医院门前的通行效率、停车秩序双双提升,也换来了市民满意度的提升。
从定海“方便门”到殷行“地锁整治”,从江浦“债务化解”到延吉新村“施工补偿”,从长海路街道、新江湾城街道通过“多格合一”联合公交公司解决了园区白领和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到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解决安图医院和中交滨江周边交通不畅问题,一个个案例背后,彰显杨浦在“多格合一”机制创新上的持续探索。
从“一位难求”到“周转有序”,小区停车不再烦心
共享让固定车位流动起来
车位紧张,已成为全市各居民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新民晚报·杨浦区“人民城市·治理有YOUNG”社区观察点中,不少社区都找到了共享停车的破题之道,通过与周边公共设施错时停车、居民区内部共享充电桩等方式,让原本固定的停车位“流动”起来,发挥最大效用。
比如,在长白新村的228街坊,就出现了一座辐射周边三个居民区的共享车库,解决了50户居民的停车难题。在分配这50个车位的过程中,马路对面的韵都城小区还巧动脑筋,采用摇号的方式分配车位,解决了“僧多粥少”带来的疑虑,用透明操作换来了信任和支持。最近,街道又在牵头协调228街坊进一步释放资源,争取通过夜间错峰停车的办法,再为周边居民区提供若干共享车位。
早在几年前,江浦路街道就创新探索,推动江浦公园地下专用车库100个车位与周边7个小区错时共享停车,并制定了《共享停车实施方案》1.0版本,取得了非常好的反馈。几年来,全街道范围的共享停车更是已经升级到3.0版本,开辟出江浦公园、江浦市场所和海烟销售门户、海上海商务楼宇、上海医药职工大学等多处总计1000余个共享停车位,缓解了市民停车难题。同时,街道还开发出了“共享停车小程序”和共享停车地图,大大方便市民按图索骥,“共享共治”蔚然成风。
延东小区则根据当前新能源车逐渐普及的新特点,创新性地设置了共享充电桩,化解200余名新能源车车主的充电焦虑。自从去年10月首批充电桩设立位置完成后,同时可以满足120辆车充电,且还有阶梯电价,市民只要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惯扫码付费即可。由于这些充电桩大受欢迎,第二批又增加了12个充电桩,后续还将根据居民需求动态增设。
样板工程赢得“零票反对”变“要我换”为“我要换”
破解老梯换新烦心事
除了老公房加装电梯,老电梯的换新问题也颇受关注。近一两年来,杨浦不少小区都通过党建引领三驾马车齐心协力,以“红色引擎”驱动社区共治,陆续带领居民们实现了老梯换新,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美。
与加装电梯一样,老电梯换新也面临资金筹措难、居民意见统一难、多方协调难等重重考验,控江路街道的控一居民区党总支转变工作思路,推动杨浦公寓分步实施,最终在样板工程引领下,成功实现全部换梯。
殷行街道工二(1)小区则通过全过程透明,促使居民心态从“要我换”变为“我要换”,从而得以顺利实施。更换电梯要动用公共维修资金,一楼的居民难免觉得“吃亏了”,还有一些居住面积大的居民也会觉得“不合算”,怎样让大家拧成一股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章咏梅说,党总支搭建“1+3+N”协同平台,化解各种难题。一方面,全程透明,代建方和电梯品牌的选择、施工计划等都做好征询和公示;另一方面,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让大家了解这些经常损坏甚至发生关人意外的电梯到了必须要更换的时间,明白电梯安全的重要性。最终,几幢楼的居民同意率都超过了90%。
在长海街道盛世豪园小区换电梯的过程中,居民区书记陈剑锋也有相同的感受。他说,全程公开,提前谋划,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这是实实在在对自己有利的事,就会换来支持,因此,在换梯过程中没有任何投诉。
20世纪90年代大批兴建的高层和小高层住宅到今天都已经步入了“中年”,电梯也普遍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毛病。老电梯换新看似只是设备更新,实则是社区治理的一场“大考”。杨浦区不少小区陆续完成或启动了老电梯更新改造,不仅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系数,新增的通风扇、无障碍、电动车入户梯阻等功能,更提高了居民们的安居指数。
对于不少小区来说,换梯的过程不仅是硬件升级,也是基层治理能力的一次“升级”。当党组织成为穿起“千条线”的“一根针”,当党员成为疏通堵点的“先锋队”,当党建机制成为凝聚共识的“润滑剂”,“悬空老人”落地、“上下为难”化解便水到渠成。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民生“千条线”,换的是电梯,暖的是民心! (孙 云)
观察员们眼中的社区观察行动
※延吉新村街道东南街区党支部书记江鑫:作为社区观察员队伍的一员,我深感荣幸,能够在观察员队伍中与媒体联动,能够有机会听到、看到一批兄弟单位在社区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实践和积极成效,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空间。我认为,社区观察员不应止步于提供线索,观察员的真正价值在于将个体的“观察视角”转化为群体的“治理智慧”,从而实现从观察者到治理创新推动者的蜕变。
※定海路街道腾越街区党支部书记朱琳:从沿街商铺的经营生存,到街角设施的优化建议,再到邻里矛盾的化解斡旋,如何守护住街头巷尾的那份烟火气,是我作为一名网格成员,更是作为一名街区书记需要牢记心头的那份信念,带着这份“共建共治”的共识,让腾越街区的烟火气里多了温暖的联结。在往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观察为桥,以行动为桨,把腾越街区建设成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幸福家园。
※大桥街道中王家宅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丁爱军:作为中王家宅的观察员,我们亲身感受着社区治理的点滴进步。我们扎根基层,记录了诸多鲜活案例——无论是中通大厦的煤电改造,还是停车难题的破解实践,都是基层智慧的生动体现。扎根社区,方知治理温度。希望媒体记者多深入基层,真实报道这些源自一线的治理故事,让基层创新的声音传得更远,为更多社区提供参考。
※平凉路街道嘉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徐天音:社区观察行动是社区治理的“民意传感器”,让物业服务、加装电梯、楼道难题、民生诉求等被精准捕捉,为社区治理精准施策提供支撑。衷心期待媒体持续聚焦社区观察中的鲜活案例,既报道行动成效,也关注实践中的困惑,通过深度呈现,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让“小社区”迸发“大能量”。
※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虞净:五环居民区从楼组焕新到“三驾马车”协同解民忧,从“同心缘议事会”到续筹维修基金,每一次观察都见证着“五环”的每一次成长。我将继续带着热忱,专研治理细节、传递居民心声,让“一脉三园”的温暖延伸到每个角落,讲好居民共筑美好家园的鲜活故事,共绘幸福社区新图景。
※控江路街道大运盛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倪小明:作为新民晚报社区观察点的一名观察员,看到新民晚报发表了发生在杨浦各社区的许多经典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我作为一名观察员承担着社区观察线索和社区新鲜事、感人事、突发事的发现和挖掘工作,将尽心尽责做好观察员工作,向媒体多提供线索,把更多好做法好经验介绍给大家。
※长白新村街道长白路第二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李芳:作为社区观察行动的观察员,深感这项行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见证邻里同心破难题、共建美好家园的点滴,倍感温暖。期待媒体持续深耕社区一线,挖掘鲜活案例,让更多人看见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
※四平路街道公交新村居委会主任胡云:感谢新民晚报深入基层,搭建社区与媒体的连心桥!作为社区观察员,亲历“社区云——小事快办”“屋顶花园”等创新实践,深感治理温度。在公交新村,小事不小“视”。期待记者多走进“村”里,倾听百姓心声,挖掘推广我们“随手拍、七随工作法、三联三办”的共治模式,让基层智慧被更多人看见,让“人民城市”理念在点滴中闪光。
※殷行街道开鲁六村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范伟华:社区是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藏着无数暖心故事与实干智慧。“杨浦社区观察”微信群搭起桥梁,孙云记者的笔让基层微光成炬,这份对社区的深度关注,让好经验有了传播力、好做法有了生命力。社区观察“探”民生,笔尖聚力“暖”民心。愿我们以观察为镜、以宣传为帆,让每个居民区的“金点子”都能化作共建美好家园的“金钥匙”,让社区治理的暖流浸润千家万户。
※五角场街道航天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李健: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社区治理提供了更多选项,但要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社区治理,最关键的还是要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挂在心头,自觉用好组织的力量、政策的力量和社区的力量,走心做工作,温情聚人心,在一点一滴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海路街道教师公寓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童玛丽:社区观察行动为倾听社区民声、发现治理达人、讲好基层故事搭建了平台。希望通过社区观察行动,继续凝聚治理力量、汇聚治理资源、贡献治理智慧,推动城市社区高质量发展。期待社区观察行动对“馨绿长海”楼道治理、社区公益社群官等治理项目进行跟踪报道。
※新江湾城街道尚景园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于晓林:社区观察点是深入社区一线的眼睛,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社区观察行动搭建了新闻媒体和基层互动的桥梁,通过社区观察行动,让大众通过新闻媒体更加详实地了解居民群众的生活和诉求。希望社区观察行动更多关注流浪猫治理,包括流浪猫的科学喂养、领养救助等事项。通过媒体力量,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流浪猫的治理中来,通过科学喂养,实现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