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路易斯真的会离开申花吗? 八旬根宝想再拿一块金牌 追梦的人永远年轻
第12版:文体新闻/体育 2025-10-30
坚守七届全运,36岁老将张东霜用冠军结束职业生涯

追梦的人永远年轻

扫二维码看张东霜比赛和夺冠精彩瞬间

2001年,第一次来到汕尾,来自上海芦潮港的12岁少女张东霜初次感受到了全运会的紧张与激情。24年后,她再次站上这片熟悉的赛场,带着蝉联十五运会帆船项目女子ILCA6级冠军的荣耀,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最绚烂的句号。七届全运会的坚守,让她从追风少女成长为乘风破浪的冠军。

不能割舍的热爱

上届陕西全运会夺冠后,这位老将心中一度空荡荡的。那时的她,对未来感到迷茫,甚至动过退役的念头,却又舍不得离开风、海与帆。教练善解人意,对她说:“先休息一段时间,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于是,在那段悠长的假期里,张东霜“驶”向更辽阔的天地。她想驾驭大帆船去西沙群岛,探索海洋的无限可能;她与朋友做公益推广帆船项目,培养青少年帆船选手;她组队参加了上海帆船公开赛,在团队合作中重新感受航行的乐趣。渐渐地,她愈发清晰自己的初心:帆船早已是自己一生不能割舍的热爱。

“其实我知道,这一届会特别辛苦,毕竟年纪大了。”她笑着说。于是,从冬训开始,她正式归队。为了提升力量,她还刻意增肌,体重增加了足足7公斤。

对抗时间的冠军

再次来到汕尾,张东霜想起24年前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如今带着满身旧伤迎风而战,她是全场年龄最大的选手。

预赛第一天,她的手肘筋膜炎发作,之后只能贴着各种各样的肌贴咬牙坚持。决赛首日,她以第三名结束,她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那天我总想着对手怎么样,却忘了自己该做什么。”她反思道。第二天,她迅速调整好状态,听一首舒缓的音乐,闭眼冥想、深呼吸,等风声再次吹起,她已准备好全力以赴。

本次ILCA项目的比赛分为3天预赛、6天决赛。张东霜最终提前两轮锁定冠军,优势巨大。

当她最后一次冲过终点线,与教练徐洪军、朱仁杰的拥抱,凝结了26年坚守的全部情感。24年前的九运会,朱仁杰和张东霜同场竞技,如今朱仁杰已是上海帆船队单人艇主教练。上岸后,上海市水上运动中心主任刘小马、启蒙教练张静等人纷纷上前祝贺。张东霜感慨万千:“能在汕尾夺冠,对我来说,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就在此时,她的手机亮起——中国首位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发来祝贺的消息。那一刻,她的记忆回到了最初。

传承坚守的航线

那个从芦潮港走出的女孩,还清晰记得当年的一幕。为了试训,她坐了5个小时公交车来到青浦淀山湖,被张静教练收入麾下。测试的两个项目,一个是整理数字卡片,考察观察力;另一个是体能测试。她是唯一一个坚持到底、没有走路休息的孩子。

进队后,教练告诉她,帆船队有“传帮带”的传统,每个人都要选一位“师父”。张东霜走到徐莉佳面前,主动“拜师”。那时的徐莉佳,还不是全国冠军。

“她的自律和认真感染了我。”张东霜说。她见证师姐从全国冠军到世锦赛冠军,再到亚洲首位奥运会冠军,也被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帆船知识、苦练英语的劲头深深打动。“她总带着我加练。没有她的帮助,我可能不会那么专注。”张东霜感激地说。

四年前,她回到家乡芦潮港。如今的芦潮港早已变身临港新城,是年轻人追梦的热土。她在滴水湖畔带出一批又一批青少年选手。帆船生涯,是一个圆——起点在芦潮港,归处亦在滴水湖。未来,她将继续投身青少年帆船培养,用自己的故事去点亮更多追梦者的航程。“我的故事,或许只是千万追梦人中的一个缩影。”张东霜说,“但我想告诉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人:无论你选择何种领域,请相信热爱的力量,相信坚持的价值。”

本报记者 陶邢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