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加沙志愿者:废墟中的微光
第15版:新民环球 2025-10-30
只要能拯救生命 希望就不会湮灭

加沙志愿者:废墟中的微光

西德瓦为一名中枪男子做手术

在以军空袭中被炸的纳赛尔医院

“自由加沙马戏团”在医院里演出“小丑医生”

志愿者抱着埃利亚斯合影 本版图片GJ

文/玖 田

随着停火协议达成并生效,笼罩在加沙上空的战争阴云似乎散开了一丝缝隙。虽然冲突的余波尚未平息,但久违的片刻宁静让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得以喘息,重返满目疮痍的家园。

这片亟待重建的土地上,每一块碎石瓦砾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两年来炮火带来的深重苦难。在那些暗无天日的岁月里,支撑着人们努力活下去的,除了对故乡的眷恋,还有志愿者带来的萤火般珍贵的微光。

用温暖治愈心灵创伤

四岁的贾瓦德,人生的一半时光在战火中度过,父亲的死亡更让年幼的他过早直面了生命的残酷。祖父说,从那以后孙子再未展露过笑颜。

转机出现在贾瓦德四岁生日那天——8月20日,恰逢巴勒斯坦人道主义组织“赋权儿童”来到贾瓦德所在的幼儿园。当其他孩子们在与志愿者们互动嬉戏时,贾瓦德静静地坐在角落,眼中噙满了泪水。悲伤的表情与他的年龄格格不入,引起了志愿者卡马尔的注意。

听闻贾瓦德的遭遇,志愿者们当即决定停下原定的儿歌与游戏环节,“我们要把这一天变成他美好的回忆”。

于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小型生日派对开始了。志愿者们像父亲般温柔地拥抱贾瓦德,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也送上了一份小礼物,然后大家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温暖逐渐融化了悲伤,贾瓦德从羞涩地微笑,到最终在同学们的簇拥和“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开怀大笑。这一幕,也让贾瓦德的祖父喜极而泣。

虽然一场计划外的生日派对无法彻底治愈受伤的小小心灵,但点亮了贾瓦德走出悲伤的第一步,让他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爱着他的人。

另一种形式的“治疗”来自“自由加沙马戏团”。这是由34岁的奥贝德和十来个加沙年轻人,以及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伙伴共同创立的志愿者团体。在医院里演出的“小丑医生”是团队的传统项目之一,奥贝德和其他志愿者换上白大褂,画上夸张的马戏团妆容,给病童们一个惊喜。“我们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减轻对医生和白大褂的恐惧,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接受治疗。”

奥贝德深知,被战火困在加沙的孩子们,需要创造性的渠道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为此,我们开发了各种集体游戏和活动。”尽管无法彻底消除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的恐惧和痛苦,“但至少能让他们享受两个小时的快乐,瞥见正常生活的一瞬”。

在救赎与失去间挣扎

然而在加沙,快乐总是转瞬即逝,恐惧与悲伤才是永恒的底色,志愿者们也无法幸免。

医务志愿者胡斯尼终日穿梭于加沙最危险的地带。通讯中断是常态,他必须在医院待命,一旦接到呼叫便分秒必争。“如果我耽搁,就可能失去一条生命。”无人机的轰鸣和爆炸声就是残酷的倒计时。

但当他驾驶着救护车,飞驰过坑坑洼洼、瓦砾遍地的街道,忽略拐角处独自哭泣的孩童、焦急寻找孩子的母亲、大声呼救的老人,来到被炸毁的建筑物前,无力感涌遍全身。“我们没有合适的设备,没有足够的工具,也没有足够的医护人员,来清除碎石瓦砾,展开快速救援。每一秒我都感觉他们的生命正从我的指尖溜走。”

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当他救下伤者,却救不了自己的家人。

最近的一次任务中,胡斯尼救出了一个被困在废墟中的小女孩,将她抬上救护车,全速驶向医院。一路上他紧紧握住女孩的小手,对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会带你到安全的地方。”当他将女孩送到医院安顿好,已是傍晚时分,突然来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大喊:“你家被炸了!”他飞奔回家,已经找不到家了。妻子被炸身亡,3岁的儿子被困在废墟下嚎啕大哭,他却找不到合适的工具救出孩子。6天后,人们终于从废墟中找到他的儿子,但已经回天乏术。“这种感觉是我从未想象过的,我感到自己一文不值。我救活了许多人,却没能救活自己的孩子。”

然而,即便悲伤痛苦,胡斯尼也没有时间停下来。这种毁灭性的创伤,美国创伤和重症监护外科医生西德瓦感同身受。作为志愿者,西德瓦去过海地、津巴布韦甚至俄乌冲突前线,但经验丰富的他坦言,加沙的局面是任何一场冲突都无法比拟的。

“凌晨两点发生爆炸,宿舍门被炸开,门板猛地撞到后面的柜子,我就是这样被惊醒的。”西德瓦还记得3月上旬以色列发动的一场袭击。6个小时里,他所在的纳赛尔医院外科一共接诊了130多名病人,他当时就做了6台手术,后来又做了3台手术。“其中一半都是孩子,这让我很不习惯。”那场袭击极大地震动了西德瓦,“那天晚上,我接诊的儿科创伤比我在美国一年接诊的还要多”。但这还并不是伤亡最严重的一场袭击,纳赛尔医院外科曾一天做了上百台手术。

西德瓦表示,这一轮冲突让加沙成为他待过的“最暴力的地方”,“可能是过去60年地球上最暴力的地方”。在这里当志愿者,就必须做好随时面对死神的准备。

“易卜拉欣当时正在接受康复治疗,身体状况良好。我从未想过自己的病人会这样死在病床上。”西德瓦口中的易卜拉欣,是一个3月刚接受保护性结肠造口术的16岁男孩。那是3月23日,西德瓦刚从美国返回加沙。正是在那一晚,以军的空袭锁定了同样在纳赛尔医院接受治疗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巴尔胡姆,无辜的易卜拉欣在空袭中不幸身亡。“如果当时我没进重症监护室,那我大概率就站在易卜拉欣旁边,死者可能还要加上一个我。”西德瓦说。

“这不是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而是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袭击。”作为一个美国人,手术台上躺着的伤者和从伤者体内取出的美制弹片更让他备受煎熬:“将炸弹碎片扎进巴勒斯坦人身体里,用的是我作为美国纳税人的钱,还是我邻居的?”

将微光汇聚成为星河

尽管危险、困难与困惑如影随形,但当志愿者们看到孩子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时,一切艰辛仿佛都有了意义。

5岁的埃利亚斯因为脑瘫无法站立,智力发育迟缓,在加沙的生活更让这个本就不幸的孩子历经磨难。但每一次活动结束,埃利亚斯都会主动要求志愿者将他抱起,自豪地向镜头挥手。他的勇气与笑容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成为照亮志愿者们的一道微光。

21岁的志愿者纳贾尔带着8岁的唐氏综合征患儿拉扬欢快地旋转舞蹈,用笑声与音乐声掩盖头顶无人机的嗡嗡声。“我们知道我们随时都可能丧命。”看着拉扬露出灿烂的笑容想一直玩下去,纳贾尔说,“但我们相信,有责任给这些孩子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尽管我们也迫切需要支持。”

虽然如今加沙冲突看似暂停,但和平远未真正到来。

加沙卫生部门10月27日发表声明称,在过去48小时内加沙地带的医院接收了8名死者和13名伤者。此时距离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生效还不到三周。

而自2023年10月7日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对加沙的袭击已造成6.85万人死亡、17.04万人受伤。

每当胡斯尼出门工作,父亲总会低声叮嘱:“照顾好自己,别丢下我一个人。”胡斯尼只能默然以对。生活必须继续,对他而言,只要还能拯救生命,希望就不会湮灭。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志愿者们用坚韧的行动证明:即便在最深重的黑暗中,人性的微光也能彼此映照,生生不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