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同时起跑,200名火炬手高擎“绽放”火炬,跨越岭南山海,于当天下午在广州奥体中心完成融火,为11月9日开幕式主火炬点燃蓄势。这是全运会史上首次跨境多城同步火炬传递,也是南海可燃冰“源火”首次亮相大型综合运动会。
海底采火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粤港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山面海,尤其是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去年6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广州赛区执委会,经多次研究论证,将战略性清洁能源、深海探测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等元素有机融合,提出深海采火的创意设想。
10月9日,科研人员在南海1500米深海底成功“采源”——利用太阳能加热引燃可燃冰,生成象征绿色、创新的“源火”,呈现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交融”奇观。随后,粤港澳三地代表一起高举采火棒点燃火种盆。熊熊燃烧的全运圣火被引入四盏火种灯,由广东赛区执委会、香港赛区筹委会和澳门赛区组委会代表分别受领。组委会负责人表示,从深海到云端,这支火炬既承载体育精神,也展示国家“双碳”战略与海洋科技实力。
据悉,本次火炬传递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每棒跑动50至100米。火炬传递活动结束后,将由四个城市代表将传递之后的火种送至广州。
四城融火
昨天上午9时整,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跑出第一棒,几乎与此同时,广州镇海楼、香港特区政府总部、澳门特区政府总部同步点燃分站火炬。
在香港,第二十三棒火炬手、雅典奥运银牌得主李静持火炬登上天星小轮,完成维港渡海,岸边万人欢呼;在澳门,首棒火炬手、杭州亚运冠军李祎跑出澳门特区政府总部,经大三巴牌坊,向世界发出“遇见魅力湾区”邀约;在广州,无人驾驶车首次护航全运会火种灯,零误差穿越越秀公园,将火种灯送达广东体育馆,火炬手随后引燃继续传递,沿途粤剧与街舞同台,老城市新活力尽显。
最吸睛的当数深圳“创新之路”环节: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见上图),手持火炬步态自然、抗扰稳定。“夸父”与机器狗、低空飞行器、无人船共同组成“科技天团”,让火炬传递成为移动的“湾区科技展”。
15时30分,四城火种护卫车队同时抵达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粤港澳青年代表见证下完成“融火”,主火炬塔随即进入最后7日倒计时。组委会宣布,11月9日晚开幕式上,融合后的“湾区同心之火”将点燃主火炬,正式拉开第十五届全运会大幕。
从南海深处的“冰与火”到维港渡海的浪花,从Robotaxi的静默巡航到“夸父”的铿锵步伐,这支火炬不仅传递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更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文化、情感深度融合的壮丽图景。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