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6日 星期四
从“世界尽头”搬来家乡菜 为“心灵挑战者”构筑平台 亚麻为媒,感知法式生活 定制西服,也是定制记忆
第8版:上海新闻 2025-11-03
法国女创业者兼具两种角色

亚麻为媒,感知法式生活

掌柜:斯蒂芬妮(Stephanie)

店名:NooSH工作室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巨鹿路

当阳光照进巨鹿路一座小洋房2楼时,斯蒂芬妮正在用各种亚麻制品装饰着法式餐桌。

斯蒂芬妮今年48岁,在上海生活了8年。她说,2020年创立NooSH工作室之前,自己是一位“持续创业者”——自30岁创业以来,陆续开过5家公司,其中一家限时特卖(flash sale)在线商店被顺利卖出。“来到中国后,我发现法国家家户户使用的亚麻面料制品在这里很难买到,于是决定把亚麻作为新的创业方向。”

斯蒂芬妮的家乡在法国北部小镇诺曼底。春天一到,亚麻花次第绽放,汇成蓝色海洋。亚麻对她来说,几乎是家乡的代名词。

法国人有使用亚麻制品的习惯。它的质感与功能,和法国人追求简约舒适的生活方式相吻合,成为不少人眼中法式生活的“可视化符号”。而在中国,大多数中国人没有使用亚麻布料制品的习惯,相关产品的供应商也很少。斯蒂芬妮到中国后,生活上的不习惯让她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或许是新事业的机会。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接受亚麻制品,斯蒂芬妮试图从跨文化沟通开始——在法国的亚麻布料上融入刺绣这一中国元素,生产出融合两种文化的产品。她每周在社交媒体上更新自己布置餐桌的视频,“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舒适和感到放松的家,我想要传达这种生活理念”。

在生活中是优雅的“艺术家”,在商场上是精明的“生意人”——斯蒂芬妮在两种角色间转换得游刃有余。一开始,她的客户主要是生活在上海的外国人,后来吸引了不少本地客人。为了让亚麻制品更好地适应本土市场,斯蒂芬妮尝试推出定制化产品,也会在重要的中国节日设计应景的产品,如教师节的印花帆布包、中秋节礼盒等。“你不能扮演一个不理解当地市场的外国人的角色,理解中国人怎么想非常重要。”斯蒂芬妮说。在她的努力下,客户纷至沓来。如今,她还为一些酒店、餐厅和奢侈品牌的高端晚宴提供专业服务方案。

在上海的生活,常让斯蒂芬妮想起自己的家乡。“走在上海市中心,看着那些充满魅力的法式建筑,梧桐树叶在阳光下摇曳,尤其是夏天听到蝉鸣,总让我觉得似乎来到法国南部的村庄。”周末,斯蒂芬妮常会骑自行车穿行于社区,一路经过小杂货店、咖啡馆、面包店……如同在法国那样,生活方便而又惬意。

斯蒂芬妮用“catalyst”(催化剂)一词来描述上海。在她的眼中,上海是一座不断更新的城市,传统与创新在这里和谐共存,催化了她的事业,在这儿的生活也让她变得更加敏捷、好奇,更具韧性。

工作室为什么叫“NooSH”?她说,这是法语“Nous vivons à Shanghai”的缩写,意思是“我们生活在上海”。

特约撰稿 李睿昕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