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海杰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演出。演古乐,演巴赫,向来是以欧洲为中心,铃木雅明和他成立的日本巴赫古乐团却异军突起,35年来录制了巴赫全套宗教与世俗康塔塔和《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等,广获好评,屡获奖项,成为古乐领域、巴赫领域的佼佼者,在业界影响很大。中国乐迷们一直期待着能现场聆听到他们的演出,这个愿望终于在2025年11月2日的上海音乐厅得以实现。是夜观众爆满,气氛热烈。
这场音乐会可以说是“巴赫之夜”。上半场首先以巴赫《D大调第三号管弦乐组曲》(BWV1068)开场,一头银发、气质儒雅的铃木雅明率领十九名乐手登场,观众掌声四起。这首曲目共有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法国风格序曲,鼓乐齐鸣,威风凛凛,堂皇的仪式感扑面而来。第二乐章就是著名的咏叹调,主要由弦乐呈现,如歌般的宁静,素雅恬美。转入第三乐章的加沃特舞曲,气氛又为之一变,抑扬顿挫,质朴开朗。铃木雅明最后将第四乐章的布列舞曲与第五乐章的吉格舞曲连续演奏,活力四射,气势辉煌,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从这首“开场白”中可以看出,铃木雅明对巴赫确实研究精深,并有自己的独到处理,他把五个乐章分成四个部分,对比鲜明,层次分明,注重整体感,比如对第二乐章,并没有刻意突出它的“明星”地位,而是纳入乐曲的整体结构。
这样的处理方式在演奏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1043)中同样得到了体现。八位乐手中包括了两位主奏小提琴,几乎是个室内乐编制。“快—慢—快”三个乐章中,两位主奏小提琴的琴声在第一、三乐章中若隐若现,基本融入合奏,只是在第二乐章中有比较突出的琴声——优美的抒情此起彼伏、循环往复、赏心悦耳。
如果说日本巴赫古乐团上半场的演奏比较素雅、质朴,那么下半场巴赫康塔塔《太阳神和牧神的争吵》(BWV 201)则接近于通俗歌剧了。巴赫一生没有写过歌剧,但他创作的几百首康塔塔与几部受难曲,已非常接近巴洛克早期歌剧,尤其是这次在上海演出的《太阳神与牧神的争吵》,诙谐幽默,带有情节和演员的表演,就像一部独幕歌剧。六位歌手不仅唱功出色,而且很有角色感,表情生动,幽默风趣,将巴赫音乐中世俗性的一面表现得惟妙惟肖,难得一见。在歌手独唱时,乐队的伴奏,尤其是木管的表现,非常出色,迷人心醉。
铃木雅明与他的日本巴赫古乐团这次在上海的首度亮相,其精湛的水平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几十年来在古乐和巴赫领域执着追求、辛勤耕耘的工匠精神,更具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