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美俄互亮核威慑  核军控失衡威胁全球安全 “局外人”当选纽约新市长  美国政治极化进一步加剧
第16版:新民环球/论坛 2025-11-13

“局外人”当选纽约新市长 美国政治极化进一步加剧

马姆达尼在胜选后发表讲话 图IC

纽约民众关注选举结果的电视报道

11月4日,34岁的美国民主党候选人祖赫兰·马姆达尼以50.4%的得票率,击败独立参选的前州长安德鲁·科莫与共和党人柯蒂斯·斯利瓦,当选纽约市市长。马姆达尼因何胜选?反映出美国政坛哪些新动向?我们请专家为您详细分析。——编者

司晓宇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属于民主党“进步派”的马姆达尼是一名出生于乌干达的“90后”印度裔穆斯林,他不仅将成为纽约市自19世纪以来最年轻的市长,也是该市首位穆斯林市长和首位南亚裔市长。这一选举结果反映出纽约民众对生活现状和民主党建制派的不满,也被视为美国政治进一步极化的新风向。

凭借“可负担性”逆袭

马姆达尼的胜选,首先是一场“局外人”的胜利。在纽约多元社群眼中,马姆达尼的特殊身份标签使他更容易在皇后区、布鲁克林等移民社区建立支持基础。

一年前宣布参选时,马姆达尼几乎没有知名度。他胜选的关键在于围绕“可负担性”提出的一系列具体主张:冻结全市100万套租金管制公寓的租金;推行免费公交服务和免费托儿服务;建立由市政府运营的平价连锁杂货店;承诺到2030年将最低时薪提高到30美元。为覆盖这些支出,他主张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富人征收2%的统一税率,并将企业最高税率从7.25%提高到11.5%,预计每年可增加90亿至100亿美元财政收入。

在曼哈顿一居室平均月租高达4778美元的背景下,马姆达尼的这些主张精准击中“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痛点。在45岁以下的选民中,马姆达尼的支持率比科莫高出43个百分点;而45岁以上选民中,科莫则反超了10个百分点,世代鸿沟极为显著。

马姆达尼早年曾担任住房顾问,为低收入业主与银行交涉,这段经历也为其“可负担性”议程增加了可信度。他借助社交媒体成功动员了在传统政治中被忽视的群体,扭转了选民结构,推动纽约选举投票人数突破200万,创下自1969年以来新高。

反观科莫,在6月的民主党初选中败给马姆达尼后,他转而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科莫获得了民主党中间派的支持,包括前总统克林顿和前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背书,以及华尔街数千万美元竞选资金。特朗普在选举前夜高调为科莫背书,但此举在“深蓝”的纽约产生了反效果,进一步巩固了马姆达尼在自由派和年轻选民中的支持。

民主党内心态复杂

马姆达尼胜选后,在美国两党内部都造成了冲击。对民主党而言,纽约市长选举与弗吉尼亚、新泽西两州州长选举同日告捷,赢得了总统大选失利后的三连胜,提振了民主党的士气。党内不少人认为,这证明民主党可以通过生活成本议题,在地方选举中扭转颓势。

民主党“进步派”反应尤为热烈。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和众议员奥卡西奥-科特兹称,马姆达尼的胜选是工薪阶层和草根政治崛起的象征。但在喜色背后,民主党建制派的犹豫也颇为明显。2024年大选输掉关键摇摆州后,民主党建制派一直希望通过温和路线赢回郊区和中间派选民。他们对“左转”形象十分警惕,担心被共和党在全国范围内放大,拖累2026年中期选举。

竞选期间,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和众议院少数党领袖哈基姆·杰弗里斯一直与马姆达尼保持距离。舒默自始至终没有为马姆达尼背书。杰弗里斯在多次回避媒体提问后,才在投票前夕发表了一份冷淡的支持声明。这种谨慎,正反映出建制派对左翼路线的复杂心态。

在共和党阵营,马姆达尼几乎立刻被塑造成“靶心”。特朗普威胁称,如果马姆达尼推行激进政策,联邦政府可能扣留对纽约市的联邦资金,甚至可能部署国民警卫队。

纽约商界和部分族群的反应同样剧烈,华尔街在马姆达尼初选获胜时一度陷入恐慌。亿万富翁迈克尔·布隆伯格和比尔·阿克曼等人斥资数千万美元支持科莫,但在选举结果落定后,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CEO)杰米·戴蒙等人态度迅速转向务实,表示愿意与新市长沟通。与此同时,马姆达尼在巴以问题上表现出批评以色列的鲜明立场,也在纽约犹太社区内部造成裂痕。

走向“左右民粹对决”?

此次纽约选举结果,映射出美国政坛的新格局。其一,在共和党被“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路线牢牢把控之后,民主党内部的左翼民粹力量正在加快冒头。特朗普代表的是以民族主义和文化战争为主轴的右翼民粹,强调移民管控、治安与传统价值;马姆达尼所代表的,则是以生活成本、不平等和公共服务为主轴的左翼民粹,强调房租、工资和公共福利。两者虽然诉求不同,却都把传统温和建制派挤向边缘,使中间路线日益失去市场。

其二,“可负担性”成为跨地域选战的“硬通货”。纽约市聚焦房租与通勤成本,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主打电价、学费与医保减负。三场选举中,获胜的民主党候选人无论偏左还是偏中,都把生活成本作为竞选主轴。这种竞选方式被解读为民主党对抗特朗普的新路径——用左翼的经济民粹对冲右翼的身份民粹。

其三,用“魔法对抗魔法”会进一步加剧极化。纽约、弗吉尼亚和新泽西都是民主党优势地区,本轮选举本质是一场蓝营地盘里的左中之争,并不能简单外推为全国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左右两端都更善于动员情绪的情况下,温和派试图通过妥协整合两端的空间正在收缩。

未来,马姆达尼的执政之路面临多重现实考验。免费公交、普惠托儿等激进议程,核心资金来源依赖向富人和企业增税,但掌握税收审批权的纽约州政府由温和派民主党州长凯西·霍楚尔领导,她已公开反对大幅加税方案。再加上来自特朗普政府、华尔街资本的压力,马姆达尼上任伊始,就面临联邦、州府与商界的三重夹击。如果马姆达尼能在重重约束下部分兑现承诺,将为民主党左翼民粹提供重要样本;反之,共和党势必会在全国范围内放大纽约失败案例。

无论结果如何,马姆达尼掌舵纽约已让这座城市成为观察美国政治走向的重要窗口:一边是右翼民粹继续主导共和党,另一边是左翼民粹在大城市迅速试水,中间的建制派则日益边缘化。美国政治未来是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左右民粹对决”,仍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