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 星期五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像工程师一样实践 奶茶店常客会被糖尿病盯上吗 学生科技作品将“上天”实验
第5版:科教卫新闻 2025-11-13

奶茶店常客会被糖尿病盯上吗

明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专家建议肥胖、作息乱的高危人群加强血糖监测

加班配奶茶,外卖凑合吃,宅家懒得动……年轻人的日常正在被“甜蜜”的健康隐患悄悄盯上。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原本被视为“老年病”的糖尿病,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年轻群体蔓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赵蔚菁副主任医师直言:“别等症状找上门,肥胖、作息乱的高危人群,必须把血糖监测提上日程!”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熬夜、外卖为生、奶茶续命……这些在年轻一代颇为寻常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地透支他们的健康,甚至引起糖尿病。

“我碰到过一个20岁出头的小姑娘,身高刚过1.6米,体重却飙到160多斤。”赵蔚菁表示,作为一名久坐办公室的“打工人”,她的三餐全靠外卖解决,更是奶茶店常客。慢慢地,她总觉得口干舌燥,后因尿路感染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尿糖指数直接飙到4+,脂肪肝、月经紊乱也跟着找上门来。“这就是典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连锁反应’。”赵蔚菁表示,“奶茶本身就是‘高糖炸弹’,加上珍珠、椰果这些淀粉做的小料,喝一杯的能量是非常高的。”很多年轻人没意识到,天天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又懒得动,这种生活状态很危险。久而久之不仅会变胖,还会让身体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当于给糖尿病“铺路”!

哪些人需定期监测

没有糖尿病家族史,平时也没不舒服,是不是就不用查血糖了?赵蔚菁给出了答案:核心看你是不是“高危人群”。“像之前说的肥胖、有脂肪肝、血脂不正常、生活作息乱,或者血压偏高的人,都得把心提起来。简单说,体重超标、烟酒不离手、顿顿靠外卖,还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这些问题的人,每年体检必须把血糖查上。”此外,得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还有因为哮喘、自身免疫病等原因,需要长期吃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也属于重点关注对象。“普通高危人群一年查一次,长期吃激素的人可能需要适当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她特别强调,若体检发现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7.8mmol/L,这就是身体在“报警”:可能是糖尿病前期。但要明确诊断,仍需前往医院检查。

处于糖尿病前期,靠调整饮食和运动,血糖能降回去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赵蔚菁主任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再加上好好自我管理,血糖就能被稳稳控制住。有些情况好的人,药能慢慢减量,甚至有人瘦下来之后,药全停了,血糖也一直很稳定。”她分享了一个励志案例:有个不到30岁的小伙子,体重一度逼近200斤,体检发现血糖高后,一点没耽误,马上行动起来。他严格控制饮食,坚持去健身房锻炼,再配合医生开的既能降糖又能减重的药,体重一路下降,用药也跟着减:从一开始又吃药又打针,到后来停了针只吃药,最后连口服药都停了,血糖依然很标准。不过赵蔚菁也泼了盆“冷水”:就算确诊糖尿病后,靠健康生活把血糖稳住了,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又回到熬夜、胡吃海喝的老样子,血糖分分钟就会反弹。

控糖标准因人而异

特别要注意的是,控糖其实没有“统一标准答案”,得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现在成人糖尿病管理的一般通用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要是年纪大了、有并发症,或者长期卧床、身体比较虚弱,控糖目标就得放宽些。对这类人来说,控糖太严反而容易低血糖,甚至可能诱发心梗、脑梗这些危险情况。

赵蔚菁讲了个真实案例:“有位80多岁的老人平时控糖特别认真。有次感冒没胃口,晚饭没吃多少,却还是按平时的量打了胰岛素,结果半夜突然心慌、手抖、出冷汗,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幸好他有经验,及时吃下糖果后才得以缓解。”所以,对80岁以上的老人,空腹血糖控制在8.0mmol/L左右,餐后两小时低于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8.0%就可以了。要是睡前血糖偏低,不妨加点小餐,比如一片饼干或者半杯牛奶。关键是让饮食、用药和运动量匹配上,别忽多忽少。而40岁以下、没有并发症的年轻人,控糖就得“严一点”:空腹血糖最好接近6.0mmol/L,餐后两小时控制在9.0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降到6.5%以下才达标。

本报记者 左妍 实习生 张依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