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 星期四
从科技全运到科技惠民 谢文骏的全运最后一跨 这枚金牌不仅仅是个人荣誉
第11版:2025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报道 2025-11-20

从科技全运到科技惠民

◆金雷

上海队实现110米栏九连冠,科技助力成为“幕后团队”。训练中,数字化跑道和三维红外视频采集系统的运用,为徐卓一的突破插上了翅膀。科技与体育的碰撞,是十五运最大的亮点之一。

本届全运会除了人类运动员外,还有一类运动员参赛,那就是马术比赛中的赛马。不要觉得马匹是动物就按传统方式管理,其实在运送、入关等环节上,这些“选手”一样享受到“科技全运”的成果。

粤港澳全运会的马术比赛,因为不少马匹需要跨境运送,在通关这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而这一次,高辨析度的识别系统同样运用于马匹身份识别。在昨天的十五运会新闻发布会上,广州赛区执委会副主任朱小燚介绍,这套脸部识别系统为最新研发的产品,能在2至3秒内精准完成每匹马的身份识别,让马匹在通关途中大大提升效率,减少30%的人力成本。

十五运提出“科技全运”的办赛理念,让高科技为提升全运会办赛质量提供助力。如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科技全运”是将全运会打造成高科技的秀场,集中展示全国尤其是大湾区的科创实力。

无论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是媒体记者和观众,在参与十五运的过程中,都亲身体验科技惠民的成果。比如,本次全运会田径比赛的跑道,采用纳米改性橡胶跑道,增强缓冲保护和能量反馈,提升了跑道的强韧性,有助于运动员争取更好的成绩;领奖台由竹纤维和回收塑料混合制成,不需要用胶水,赛后可以全部回收;比赛中,“赛事自由视角系统”可以对各种球类场馆比赛进行全程、多角度采集,让观众享受到全新的观赛体验。

十五运搭建的科技秀场,也让“深圳—香港—广州”作为全球第一创新集群的实力得到集中展现。像香港科技大学研发的微纳米级被动式制冷涂层,被广泛应用于全运会志愿者服务站,服务站的表面温度能够降低15℃以上,预计节约20万度电,减排100余吨二氧化碳。

科技创新,是为改善民生福祉。“科技全运”惊艳绽放后,终极目标是推动这些技术和产品进入民用场景。南方电网出产的一款上肢外骨骼机器人“擎天”,在本次全运会的电网作业中吸睛不少,产品工程师介绍,“擎天”的双臂助力可达20公斤,腰部助力更是达到30公斤,在其他工业作业上,也可以为人类提供助力。

全运会即将落幕,由全运会启动的“科技赋能体育、体育促进健康、健康带动产业”的良性循环,则开启了产业赋能、民生提质的序章。未来,期待科技与体育的碰撞擦出更多火花,为民生健康提供更大的支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