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翔
昨天,新民晚报官微头条发布关于地铁如厕难的文章,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当你乘坐地铁真的急需上厕所时,会发现在部分地铁站要找半天,有的还要出站才有公厕。
上海的地铁,由于各条线路的建设时间及标准不同,站点所配公厕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像一些换乘站,如徐家汇站,共计有3间厕所,其中9号线和11号线的公厕在付费区外,1号线的公厕在付费区站台内,不要说是外地游客,就连本地市民,如果不是经常到徐家汇站,也可能一时半会儿找不到。
在一些地铁站点,公厕的指示牌并不明显,地面标识更是没有。一些位于出入口通道的公厕标识,不仔细观察很难注意到。虽然目前上海地铁服务官网和上海地铁公众号、Metro大都会App上都公布了站点厕所的位置信息,但从乘客的角度来说,“内急”时很难从从容容地查询。
如果说,对于厕所硬件的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去年上海地铁启动了第二轮厕所革命,包括改造老旧厕所、新增第三卫生间等。对于公厕标识的改进,则是一件能“立竿见影”的便民好事,比如在现有的标识中增加方位、步行距离等信息。同时,在车厢内也可以增加标识,使乘客提前知晓下一站是否有公厕以及公厕位于地铁靠站时的车头还是车尾方向。
让地铁乘客有需要时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厕所,如厕不再慌慌张张,也是城市温度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