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老伯使用的OK卡正面
卡内余额被扣了16.74元
严老伯认为卡背面关于有效期的说明与实际不符
卡费套路
上海市民严老伯近日向“新民帮侬忙”反映,自己有一张OK卡在使用时被告知已经过期,需要付费进行延期。没想到,延期后发现卡内余额已“缩水”。他查询之后发现居然是过期之后每月都会被扣一笔“逾期账户管理费”。“预付卡没有利息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收过期管理费,而且扣费也不告知,这不是霸王条款吗?”严先生对此质疑。
卡没用余额就缩水
严老伯称几年前退休时,单位发了OK卡作为福利,自己一直没有使用。今年国庆假期,他拿着一张面值200元的OK卡到商场购物时,被告知该卡已经过期,如果要使用,可以致电96801进行延期。
“卡背面写着‘本卡自开通之日起四年有效’,我想着拿到卡也没有四年啊,而且也一直没有开通使用过。”严老伯心中有些疑惑,回到家后拨打96801进行询问,结果客服人员称,此卡是从购买日起有效期三年,延期要扣2%的费用,且只能延3个月,如果3个月还没用完需要重新延期。想着要尽快把卡用完,严老伯还是同意了付费延期。延期之后,严老伯拿着OK卡去消费,营业员刮开后说,卡里余额只有183.26元,这让严老伯再次疑惑,“明明是200元的面值,就算延期扣2%,也还有196元,怎么就被扣了近20元呢?”他再次致电96801询问详情,却被告知,这张卡今年3月已过期,之后每个月都会被扣一笔逾期账户管理费,所以累计被扣了十几元。
对于客服的解释,严老伯无法接受。首先是OK卡的有效期计算方式,客服称从购买之日开始算,而非从开通之日算。“很多OK卡都是单位统一购买的,消费者个人根本就不知道购买日期,况且卡背面也没有写明截止日期,更让消费者无从辨别。”其次是过期之后要收管理费,而且是每月自动扣费。“预付卡本来就是已经将钱付给出售方了,按常理应该有利息增值,结果现在过期还要扣款,而且也不告知消费者,这难道不是霸王条款吗?”严老伯呼吁,预付卡设置有效期,应该在卡背面醒目标注,提醒消费者。同时应该优化延期手续,取消逾期账户管理费。
逾期管理费“打闷包”
记者了解到,OK卡为预付卡,先充值,后消费,由安付宝商务有限公司发行,可在安付宝公司指定的特约商户及域名为www.okcard.com的网站和“OK支付”App上,进行兑付商品或服务。
实际上,严老伯的遭遇并非个例,此前有多名消费者反映同样被扣除了金额不等的“逾期账户管理费”,而且扣费之前没有任何提醒。记者从其官方渠道查询到了《安付宝多用途预付卡章程》,其规定:“不记名OK卡有效期满后,安付宝公司将按月(自然月)收取逾期账户管理费,收费标准为:逾期一年以内(含一年),收取2元/卡/月;逾期一年以上三年以下(含三年),收取4元/卡/月;逾期三年以上,收取6元/卡/月。”也就是说,逾期的时间越长,被扣除的费用就越高,直至余额扣光为止。同时还规定,逾期卡在收取相应逾期账户管理费后,单位或个人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向安付宝公司申请续期。续期手续费为卡内余额的2%,最高不超过5元。每次续期延展有效期90天。
对于消费者反映的莫名扣费问题,记者致电OK卡客服热线。客服解释,关于预付卡使用的相关章程在官网等渠道都有公布,超过有效期就会产生延期费。当记者提出,在实体卡上以及绑卡过程中,对延期费的提醒不够清晰时,客服表示也没有办法在卡背面写那么多,并表示如有消费者提出这方面诉求,会根据情况对延期费进行适当减免。
多家卡企优化规则
实际上,关于预付卡过期后发卡企业以激活费、管理费、保管费等名义收取过期手续费的行为,一直饱受消费者诟病。本报也对此类事件多次报道,事后多家企业响应消费者需求,对相关规则进行优化。
2023年2月,本报报道星巴克星礼卡收取“延期管理费”的案例:星礼卡在过期之后,同样每月会被自动扣除一笔“延期管理费”,收取金额标准为账户余额的1%,最低为2元。在“新民帮侬忙”介入后,星巴克推出整改措施,并对《星巴克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章程》优化,延期规则改为:“预付卡的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届满后,将自动延期三年,延期期限到期后,将自动再延期三年,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当星礼卡到期之后,将会自动进行延期,消费者也不用担心会被扣除延期管理费了。
2023年3月,本报报道“斯玛特卡还没用,卡内金额竟被‘扣光光’”的案例,反映杉德发行的斯玛特卡同样存在过期后,用户每月被扣“过期账户管理费”的情况,其收费标准为:每张卡每月按该卡过期日日终余额的10%收取,每月末,系统会自动扣收,卡内余额扣完为止。在报道之后,发卡方杉德支付对预付卡逾期的相关规则进行优化,新规则对“过期卡账户管理费”暂不收取,续期费为10元/张,每次延长有效期为1年。
上海市消保委曾就预付卡收取“逾期管理费”问题约谈过上海市20多家预付卡发卡企业。经约谈后,大多企业承诺不再收取延期手续费,或承诺优化相关规则。可见,取消预付卡“逾期管理费”是大势所趋,也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方向。对于各类预付卡使用中存在的消费争议,“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李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