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 星期四
让创业者在“热带雨林”自由生长 乘数无界,全球数商大会开幕 助力英才逐梦申城扎根长三角 一份嘱托  一生守护 打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第2版:要闻 2025-11-26
天山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孙礼钢

一份嘱托 一生守护

孙礼钢在社区服务日活动中接待居民咨询

2021年的一个深夜,我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孙警官,我快不行了,很难受……”电话是小区居民陈教授打来的,老人90多岁了。我知道出事了,赶紧呼叫120。然而老人被送到医院后,还是撒手人寰了。

老人有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60多岁的女儿。第二天,我在帮老人整理遗物时,从书桌抽屉里发现被分装在37个信封里的37万元钱、几张警民联系卡和一封写有我名字的信。老人的女儿何去何从?在居委会开会时,很多居民建议把她送到养老院或精神卫生中心。这时我耳边又响起了老人的嘱托。“让她留下,我来做她的监护人。”那时,我坚定地说。

有人劝我,当监护人就要一直照顾她,还要担责任。但我知道,这是老人临终前对公安民警的信任和依赖,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然而,监护人并不好当。这不,没过几天我就接到居民的投诉:“孙警官,陈怡把家里的瓶瓶罐罐往外面扔,你管不管啊?”“陈怡跑到我家说找爸爸,该怎么办啊?”原来是因为没有吃药,导致她疾病复发。于是我决定亲自给陈怡喂药,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她逐渐养成了自主服药的习惯。

有一天,陈怡突然塞给我一副手套,说天冷了让我注意保暖。我知道这对陈怡来说多么不易,也知道她把我当作了家人,我没有辜负她父亲的嘱托。

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所管理的天山路街道纺大小区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约70%。为了第一时间向老人们提供帮助,2015年我把家从虹口搬到了纺大小区,和小区居民做起了邻居,我的手机也变成了居民们口中的“24小时直通热线”,就这样,我也走进了居民的心里。

去年底,以天山路街道纺大居民区为试点,我牵头启动了“蓝风铃护老服务站”,组建“生活服务”“安防服务”“法律服务”3支核心团队,试点建立智能护老模型,探索出一条针对辖区老年人安全防范的“护老、卫老”之路。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将以“蓝风铃护老服务站”为新起点,将孝亲敬老的文明种子播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曹博文 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