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新加坡5亿元专项投资上海科创三期基金 德邻1935对公众开放 青浦  奋力打造长三角创新枢纽 先见习再就业  为职场新人架桥铺路 选择创新就是选择难而正确的路
第3版:要闻 2025-11-26

选择创新就是选择难而正确的路

从“共享空间”到“科学家合伙人”,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朱鹏程为科研梦想搭建落地的舞台

“选择创新,就是选择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日前,在李政道研究所举行的“为国担当 勇为尖兵”先进事迹报告会科技专场上,有一位特殊的“科技人”——他并非科学家,却是让科学走向生活的真正“造梦者”。他就是朱鹏程,ATLATL飞镖创新中心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从波士顿的一间共享实验室,到张江药谷的超级创新生态,再到成为科学家的合伙人,他用深耕生物医药创新孵化的坚定信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加速之路。作为上海高质量孵化器的开拓者和探路者之一,他让无数科研梦想得以落地生根。

波士顿实验室“破局”

2012年的波士顿,生物医药创业圈正弥漫着无奈——手握顶尖科学创意的研究者,往往被重资产拖慢脚步。朱鹏程刚离开哈佛大学医学院,面临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选择:是继续深耕学术,还是跨界创业解决行业痛点?“我看到了问题,就想试着给出答案。”他毅然创办了第一个共享实验室,这便是飞镖1.0版本。

这个看似简单的共享空间,却成为创新的“孵化器”。没有华丽的装修,只有实用的实验设备和开放的交流氛围,“在这里,小团队的声音也能被重视,大家不用再为基础设施分心,能把最宝贵的精力放在科研本身。”朱鹏程回忆,正是这个小小的空间,陪伴7家企业从初创走到上市。当看到自己搭建的平台真正助力创新落地时,他也意识到:创新孵化,不止于共享空间。

构建超级服务器“生态”

2017年,朱鹏程将目光投回中国。“张江药谷是生物医药产业供应链的中心,这里资源高度集中,是打造创新生态的理想之地。”这是他的第二次选择,放弃波士顿的成熟基础,扎根上海张江,构建飞镖2.0版本。

“生物初创企业最大的痛点,除了重资产,还有资源缺失。”接下来的4年,朱鹏程带领团队与全球顶尖机构合作,建设了多组学研究中心、单细胞研究中心、基因编辑实验室等一系列专业化平台,覆盖生物医药全链条孵化需求。

“我们要打造一个中央服务器,让不同创新团队仅凭一个‘ID’就能即插即用。”朱鹏程的理念吸引了众多跨国药企,它们不仅提供无条件支持,还联合建设创新加速平台。飞镖也从“共享空间”到“共享生态”,成为生物医药创新领域的“超级服务器”,让创新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成为科学家合伙人

“国内创新药的井喷期即将到来,我们还能做些什么?”2020年末的外滩跨年之夜,朱鹏程不断问自己。彼时,国内创新药行业已显露海啸之势,他做出了第三次关键选择:从“空间服务商”转型为“科学家的合伙人”,飞镖3.0版本应运而生。

“我们深度参与项目,组建团队、匹配资源,成为创新的‘加速器’。”朱鹏程解释道。一家仅有3人的初创团队带着攻克实体瘤的前沿课题入驻后,飞镖迅速为其匹配了模块化实验室、细胞工厂、动物中心及驻场研发团队。“科研团队只需要专注技术突破,剩下的一切都交给我们。”仅仅两年时间,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GT101注射液就成为中国首创、首次进入临床的创新药物。

还有更多生动的前沿“创梦”案例,每天都在飞镖发生:礼新生物在飞镖度过了轻装上阵的关键发展阶段,2025年以领先行业的价格被收购;一家专注于RNA赛道的企业,在飞镖的加速下,仅用3年就拿到全球首个临床批文,跑出了行业最快速度。

扎根上海8年,飞镖已将上海模式拓展至北京、深圳、香港等国内城市,以及新加坡等地。“创新已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冲刺,而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要做的,就是搭建最好的赛道,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少走弯路,让每一个好想法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朱鹏程说。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