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5日 星期六
志愿者活跃在申城每一条“防疫”战线
第20版:防疫复工两手抓 2020-03-02

志愿者活跃在申城每一条“防疫”战线

吴雪

虹桥站的志愿者。摄影/吴恺

上海久事公交集团的青年志愿者到嘉定帮忙做口罩。

上海学生接受在线学业辅导。

志愿者们在岗位上的工作并不轻松,但90后、95后甚至是00后的上海年轻人们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不想在家继续宅,那就去当志愿者。”

记者|吴 雪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上海的街头巷尾,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在入沪通道担当“城市守门人”,在寒风冷雨中把好第一关;他们坚守基层社区,逐户排查、取送快递、防疫宣传,成为风险前线的“第一响应人”;他们在复工之余,主动报名,撸起袖子上阵一线口罩、防护服工厂流水线,成为“战袍生产员”……

2月18日,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邬斌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的第25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组关于志愿者的庞大数据:截至2月16日中午12:00,全市16个团区委共组织28916名青年志愿者上岗服务,累计服务时长52.2万小时;同时,全市各级团组织已在疫情防控一线组建青年突击队1409支、突击队员3.7万多人。

志愿者们在岗位上的工作并不轻松,但90后、95后甚至是00后的上海年轻人们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不想在家继续宅,那就去当志愿者。”有双胞胎兄弟一起做志愿者的,他们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有夫妻俩双双做志愿者的,他们说,有一种浪漫叫与你并肩作战;更有在凛冽寒风中,志愿者们抢着在高速道口通宵值夜班,甚至把暖宝宝贴在手心,不是给自己取暖,而是在为测温仪保温……

复工数日,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城市守门人:48小时不眠不休

2月10日,上海部分企业复工了。这是上海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的必然,复工第一道卡口自然是高速口、火车站以及地铁站,守住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应对复工,上海的“大脑”早已绷紧了弦。而在拉紧这根弦的一个关键角色正是志愿者。

清晨6点多,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崇明支行的青年党员陈晨作为崇明团区委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和19名志愿者来到G40崇启大桥道口对入城方向车辆上的随车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信息登记,严格落实“逢车必检,逢人必测”。

作为上海的陆上“北大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都有可能经由此处进入城区,是上海地区阻断输入病例、控制疫情扩散最主要的“关口”。下午1点至4点是道口入沪车辆的高峰期,5条车道同时开启,每条车道需要4名志愿者同时对来往车辆的人员进行测温,为了保证通行效率,20名志愿者全部上阵,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但大家都毫无怨言。

2月14日傍晚6时,上海G60枫泾道口,八个通道全部开放,入沪车辆排起了长队。志愿者陈燕在休息区花了五分钟扒了几口饭,火速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返回岗位。“排队的车辆太多了,吃饭也要尽量快点。”这是她八小时执勤中,唯一的“中场休息”,为了尽量不离岗,她执勤时从不喝水。

陈燕是一名退役军人,现在是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的一名党员干部。大年初三,她听到区里招募道口防疫志愿者的消息,就毅然报了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曾经又是一名军人,当然要站出来。”

这是一支临时组建的志愿执勤队。与陈燕一样,共有2100多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入列,他们都是来自松江区各委办局、企事业单位、街镇的党员干部和职工。“近期是上海的复工高峰,道口车流量大,人们等久了会有不耐烦,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耐下心来,做好人员沟通,提高道口医学检测的效率。只要解释到位,大家都能理解的。”陈燕说。

自1月27日起,24小时轮岗,逢人逢车必登记必盘查,到了凌晨站岗,风一吹,整个人凉到了心口。虽然条件艰苦,但志愿者们从不抱怨,大家一直互相鼓劲,站好每一班岗。对于志愿者来说,十几米长的道口通道就是他们严防死守的抗“疫”战场。

相比之下,火车站的志愿工作也并不轻松。按照复工当日的数据,到达客流还是出现了小幅增长,当日上海三大站虹桥站、上海站、上海南站到达旅客超过12万人。在上海火车站的东南出口10米处,记者看到,志愿者们用移动栅栏门划分出1—2条仅供1人通行的通道,并用扩音大喇叭喊着:“马上要过体温检测仪,请摘下帽子,一个一个有序出站。”

通道一旁,志愿者们全神贯注地盯着测温仪显示屏,不漏过一名漏测体温或体温异常的旅客。当经过人数较多较快时,体温仪就会出现“卡壳”。自1月30日上午7时起,15位音速志愿者有11位连续奋战到了31日夜间7点,连续48小时坚守志愿服务岗位。“没有什么保证精神状态的特殊方法,我们靠的就是守好第一道门的信念。”负责人严洪说。

《新民周刊》记者从团市委处获悉,2月17日,上海市级机关工作党委也组织了12家单位、100名党员干部,到24个地铁车站50个岗位顶岗,主动对接一线车站,结合车站现场测温工作,做好早晚高峰客流疏导,在临上岗的前一天,人民广场站站长熊熊还组织了微信岗前培训,统计局的黄静贤老师甚至自己“开小灶”补课,准备了很多“小抄”。他们都成为了疫情防控中助力复产复工又一支新力量。

“战袍”生产员:一天剪一千件线头

返沪复工人员经过了道口一关,如何确保生产也很关键。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紧缺。有的工厂临时转产、增产,面临着人手不够、招工困难的窘境。基于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2月9日,浦东新区科经委发起志愿者招募,短短12个小时,报名700人,第二天一早,就集结了第一支志愿者小分队来工厂报到了。

顾祥舜,是陆家嘴金融城一家外资银行的青年白领,如果没有这场疫情,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干起给衣服“剪线头”的工作。2月11日,顾祥舜在朋友圈看到“招募英雄帖”,当即就报了名。“去年刚入党,看到这么多医护人员抗疫在一线,也想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做点什么。”两天后,他进厂区测体温、两小时定时消毒、戴上口罩揣上酒精,在浦东新区周浦镇诚格防护服工厂正式上岗了。

诚格原本是一家生产工业防护服的企业,按照安排,他们5天就完成了生产线改造与设备调整,转产医用防护服。但尽管他们日夜赶工,缺少裁剪、质检、包装辅工问题仍难解决。

“我们目前做的防护服主要供给一线的公安、海关、物业人员等使用,属于简易流程,支援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则有二十几个生产环节。”

顾祥舜主要做剪线头的工作,剪线头看似简单重复,但真要把每个线头都剪干净,并不容易。顾祥舜一天剪了800-1000件,他琢磨出一套技巧:从帽檐处开始检查,然后到拉链两边,再到4个手裤脚管:“最重要的是拉链两边的线头,去掉的话可以大大减少使用损耗率。因为拉链用力拉上拉下,如果被线头卡住这件衣服就很有可能被扯,也就变相增加了医护人员暴露在病毒面前的风险。”顾祥舜认真地说道。

浦东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随着志愿活动影响的扩大,还出现了许多“夫妻档”“父子档”“兄弟档”“群友档”“单位档”结队报名。75后的杨高虹和95后的胡晨芳母女,正是在这间不算大的厂房,做着裁剪和检验的工作。“志愿者为了配合一线技术工人,除了早8点到晚9点的白班,每个班次至少安排20个人值晚班,从晚上9点到清晨5点。看到值夜班的志愿者,我们很佩服。”

截至目前,浦东团区委已安排上岗300人,累计完成产品质量检查、整理、装箱2万余件。而联系上在松江远郊的美迪康公司,副总经理王丽花声音已经有些沙哑,语速极快地说道:“我正在生产一线,这段时间我的睡眠时间几乎不足3小时,还要再多生产几箱口罩。”

据了解,为了助力缓解市内口罩供不应求的状况,美迪康将原本计划销往海外的医用平面口罩全部拿了出来:1月22日至23日,第一批40万只提供给上海各大药房,紧接着,1月24日送出500万只,1月25日送出240万只……“最初在还没收到钱款的情况下,我们就把货全部发出去了,总共发出约800万只。”王丽花说道。

95后松江车墩镇团委社工窦天健,从大年初五就成为了美迪康的志愿者。工种从参与口罩质量检测到搬运箱子。他先用纸板固定好,然后做成箱子,放入塑料袋后搬入车间。搬运箱子可是件重复性的体力活,从拼装箱子到最后封上胶带,一天下来,窦天健和同事们一起合作搬运了上百个箱子。

2月14日,上海久事公交集团工会得知此事后,也立即牵头下属巴士三公司等企业,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对口支援位于嘉定区的上海爽蒂生活日用品有限公司。记者联系上久事公交团委书记孙嘉豪时,他正在一线忙碌:“我们有一线的驾驶员、调度员、团干部和团委书记,做一休一,营运一天,帮忙一天。口罩产能从一开始的产能日均4万只,到后来的8万只、12万只。”

孙嘉豪告诉《新民周刊》,首批公交青年志愿者共有14人,每天7人上岗,分两批进行为期10天的口罩生产志愿活动。志愿者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连续作战13个小时,他们中有的负责装订口罩的铝条和压线,有的负责口罩包装塑封,有的负责清点、装箱和封箱,由于肯吃苦,很快就克服了工作环境和强度的不适应,一天下来,至少可以装订9600只口罩,包装及装箱36000只口罩。

网络志愿者:园丁们开了一所“特殊”网校

奋战前方的志愿者令人肃然起敬,安定后方的网络志愿者同样意义重大。今年春节假期,大家响应政府号召少出门少聚会,“线上拜年”“微信群聊天”更加热火。益社公益组织负责人李磊和小伙伴们发现,家庭群里有不少关于疫情的谣言。老年人容易被误导、很难识别信息真伪,于是决定为他们辟谣。

“益社线上辟谣志愿小组”工作群成立后,大家早上8点会召开视频会议,把碎片化信息发在群里,并提名话题。晚上8点大家在线进行共创,撰写修改简单易懂、符合长辈们阅读和传播习惯的文字,再制作成图片。目前,群里共有15位志愿者,10位都是线上发展而来。自1月29日起,他们每天推出2条“提醒“和2条“辟谣”,效果得到了街道好评。

除了老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重点关注对象。从2月初开始,浦东新区团区委、区教育局、区少工委一同组建了特殊的“网校”,覆盖义务教育学段1至9年级的教师志愿队伍,为浦东的医护工作人员以及警务双职工家庭的孩子提供线上学业辅导。

招募令一经发布,全区教师纷纷报名,许多学校还出现了“组团式”报名的盛况,甚至有退休党员老教师表示愿意以一名“老共青团员”的身份尽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进才中学北校拥有16年教龄的数学老师潘杰说,看到这份招募令,他和同校老师都报名了,最后只有三位老师入选,感觉自己“特别幸运”,一定会珍惜教学机会。

目前,这所特殊的网校共开设19个班级,服务学生159名,所有班级均实行小班化教学,参与在线服务的教师志愿者82名。每天下午一点,潘杰准时坐在电脑边,打开QQ,等待着他的“学生”进教室。这是一个临时组成的班级,八年级2班里,共有8位学生。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奔赴武汉的白衣天使,有的是驻扎在社区防控一线的医生和警察。

潘杰说,自己每天会发5个知识点给学生,解答一些难题和错题,一开始孩子们还有些羞涩,上课也不好意思提问,“我就主动‘推销’,通过微视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今,潘杰每天会为这两小时的网课认真备课,自己认真答题,写下具体步骤,再给学生一一讲解。

不谋而合,黄浦区教育团工委和徐汇区教育团工委,也发布了青年教师招募令。在短短三个小时,分别招募了300余名教师志愿者和60多名团员青年踊跃报名。从劳模先进、特级教师到青年骨干,“网络园丁”们更大范围的助学行动也在进行。比如在杨浦,一支以杨浦区劳模讲师团成员为主的志愿辅导团队迅速成立,区语文学科名教师、铁岭中学校长张贤臣,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伟等10位劳模先进教师与援汉医疗队员子女帮扶结对。

再比如,上海市曹杨二中王伟娟、上海静教院附校语文教研组长陈美、上海市虹口教师进修学院师训室主任袁晓东这三位正高级教师组成了“语文教师天团”,为医疗队员的子女提供义务助学,并承诺辅导时间至少可延续至升学考试时。

大年初四,中山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张晓云接到通知,奔赴武汉第一线支援,她的爱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的医生盛波就担负起了照顾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小盛的职责。“我也要上班了,本来担心孩子的假期怎么安排,看到老师们的支援服务,就报名了。”盛波说,小盛很喜欢这样的小课堂,里面都是同龄的孩子,老师也和蔼可亲,上得很带劲,我很放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