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螺蛳壳”里造出“一方美好”
第25版:封面报道 2022-01-03

“螺蛳壳”里造出“一方美好”

周洁

2020年春,愚巷的油菜花田。摄影/杨建正

愚巷“一方美好” 改造前后。

社区居民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公厕改造方案。

乌中公厕改造设计效果图。

一个小小角落的变化,却体现了上海城市治理的思路和能力,像绣花一般的精细。

记者|周 洁

上海愚园路1112弄弄堂口原本开着一家东北饺子馆。饺子馆搬走后,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故事商店”——顾客走进店里,可以留下自己与愚园路的故事,也可以带走别人留下的故事。

短短两个多月,9平方米的临时小店被2000多则故事填得满满当当。因为太受欢迎,在闭店不久后它再度回归原址。

唤起社区居民的“乡愁”,激发原住民主人翁意识,“故事商店” 是链接城市更新与周边居民获得感的成功案例。我们常说“螺蛳壳里做道场”,“故事商店” 就是上海老城区中一个“螺蛳壳”,而一个个“螺蛳壳” 的更新过程中,设计师、社区、居民、沿街商户等共同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体也在不断转变。

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思路,向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传达着城市的温度和美好。

愚园路上一片油菜花田

闲暇的周末,不少上海人喜欢去愚园路轧马路。这条永不拓宽的小马路虽然已有百年历史,但摩登不输往日,愚园路江苏路到定西路段,短短880米的距离,散布了13家咖啡馆,沿街还有不少潮牌店和特色小店。

走着走着,你就能碰上一片植物乐园——愚园路1381号愚巷门前,有146个植物箱体,里面种植着番茄、辣椒、薄荷、罗勒等各色各样的植物,这些箱体被周边居民、学校和商户认养,根据季节进行品种更新,已经成为了愚园路上的一个地标打卡点。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令周围居民头疼不已的违法建筑群。据CREATER创邑品牌中心总经理许引兰介绍,2019年之前,这一片路边都是小饭馆洗脚店按摩店,不少居民投诉环境杂乱。“当时这里有一家湘菜馆,油烟冲到居民家里,重油重辣,呛得不得了。”

“我们希望为这片街区做一个新的规划,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将违法建筑拆除后的空间,我们和许多年轻的商业品牌合作,还特意留了一块130平方米的草坪供人‘撒野打滚’,这就是‘一方美好’的前身。” 许引兰告诉记者。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街区的热闹按下了暂停键。“街区的商业遇到了重挫,恢复办公后心情也总有灰蒙蒙的感觉。”许引兰回忆,当时有同事说,如果没有疫情,这是一个去婺源看油菜花的季节了。“既然去不了婺源,不如把油菜花种到愚园路上,黄澄澄的颜色也给人一种活力的感觉。”

去华阳路街道申报后,创邑的工作人员前往长兴岛农户处选取油菜花。“那时已过了移植油菜花的最佳时间,农家怕我们种不活,推荐了最好种的白菜型油菜花,我们买了3000株。”几周后,“愚园路出现油菜花” 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人特意赶来打卡这治愈系的城市一景。

不过,油菜花绽放的背后,并不是一帆风顺。

城市绿地被翻新成了油菜花地,许引兰收到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来的投诉:有人在市中心毁绿种菜。“因为当时还没有开花,看上去的确像大白菜,当时我们跟街道解释,再给油菜花一点时间,一两个星期之后,油菜花就会冒出花头。”许引兰说。

除了市民投诉外,不少商户也对这片花田有意见,他们认为油菜花的乡土气息与愚巷“潮店聚集地” 的定位不符。

幸好油菜花开了以后,明亮的黄色特别好看,不仅居民爱来这里赏花,也吸引了大批“潮人” 打卡,周围的商铺见人流量增加,也喜在心间,不仅推出小蜜蜂系列新品等呼应花田美景,2021年再种油菜花时还主动提出是否可以在花田中放置蜜蜂艺术雕塑。

当油菜花结出了油菜籽,商户和居民一起收割油菜籽,将其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许引兰告诉《新民周刊》:“油菜花种植过程中,不少居民给我们提意见:为什么不种郁金香?为什么不种百合?我们觉得这些建议非常好,后来我们就把这块油菜花田正式命名为‘一方美好’,设置了146个箱体,由居民自己决定栽种的植物,同时在箱体旁边备注植物的科普。”

认养消息刚在“社趣更馨” 群中发布,名额就被一抢而空,“最大的受益者是亲子家庭,很多家庭会带着小朋友来认领一个箱子,从播种种子开始,小朋友心头有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天都要来箱体前打卡,观察认养植物的生长历程”。

为了将植物种好,愚巷“一方美好” 还定期邀请认养人参与科普活动,通过感受泥土湿润的粘性、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收获成熟结果的喜悦。过去的一年期间,愚巷共累计种植可食性植物、芳香类植物、观赏性植物等十余种品类;开展了十余场共创性活动,辐射亲子家庭、社区老人、沿街商户、学校机构等众多群体。

“慢慢地,这块土地成为了大家共同维护的家园,每个人都为它的未来献言献策。” 在许引兰看来,这就是城市微更新的意义所在,“我们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微更新不仅是让城市角落的硬件变得更美,它也是人人参与社区共治的窗口,让街区变得更加生活和亲民”。

公共厕所如何成为一道风景线

最近热映的电影《爱情神话》中,徐峥骑着自行车在五原路上穿梭,电影拍摄的主场地,剧中“老白” 的家,就在五原路252弄大通别墅某号,浅绿色的外墙展现着上海的城市风情。往东再走几步,是另一条网红街乌鲁木齐中路,这里有不少名人故居和历史建筑,是许多人来上海的打卡点。

然而,在这个寸土寸金的交叉口,却有一个“卖相” 不那么匹配的公共厕所:一楼的垃圾转运站直面街口,厕所的功能性不足,运营时间也无法满足周边商户的需求,周围市民还反映,因为缺少母婴室,带小孩上厕所非常不便。

综合多种考量因素,徐汇区市容环卫设施管理所决定对厕所进行更新改造。管理所工作人员蔡铮介绍,乌中公厕不只是单纯的公厕,地处上海老城区,周围部分居民的房子没有独立的卫生间,这个厕所当时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的需要建造的。“公厕分别在2011年和2017年进行过两次改造,其中2011年的改造将底楼男厕所独立的小便间改成了垃圾中转站,但现在厕所的情况已经跟不上街道的发展。”

厕所改造势在必行。“希望在这个重要的路口,乌中公厕的环卫设施能够为市民提供各方面的环卫服务。” 蔡铮说。

徐汇区湖南路街道主动协调区各部门推进社区中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随着上海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 的理念逐步推广,原来单一的社区服务设施如何转型提升以适应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乌中公厕项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2020年,由湖南路街道发起,联合区绿容局、区规划资源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共同推进,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改造方案,打造“衡复风貌区里的最美驿站”。

时任湖南路街道主任徐颖说,希望公厕改造后能真正实现“最美驿站”,不仅让居民使用公厕时感受到温馨与便利,也要让二楼的环卫工人临时休息室改造得更舒适,让环卫工人也能感受到被尊重。

为了让周边的居民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改造方案征集活动特地在乌中公厕附近的展厅Depot寄存处开展了大众快闪投票,将所有33组方案都展示出来。在小小的展厅里,生活工作在周围的居民、商铺业主、环卫工人,和前来“拉票”设计师们,相互交流,品评方案。

三天里共收到市民投票1570张,产生3组“公众喜爱奖”。

最后,由湖南路街道、区绿容局、区规划资源局、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社区规划师、规划专家组成的专业评审团投票选出9组“入围方案”进入终极评审会。经过热烈的沟通讨论,专家们从方案落地可行性与经济性、功能实用与多样性、设计理念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权衡,最终选取了热气建筑的方案“270度转角花园”。

设计改造方案前,热气建筑主持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候选人袁烨和张子岳多次翻阅乌中公厕建筑的历史资料,了解房屋结构后发现,这个房子历史上可能有两次到三次的加建。“比如一楼的柱廊是为了支撑二楼的加建而造的,后续设计中,这些结构上的限制对于公厕的改造方案也会造成影响。” 张子岳说。

由于乌中公厕二楼、三楼仍然沿用原来的功能,因此改造主要集中在一楼的厕所和垃圾转运站。经过分析,袁烨、张子岳认为乌中公厕主要存在的痛点有四个。

明确了改造的方向后,设计的思路也就明确了。“我们把男厕、女厕包括第三卫生间的入口统一在靠近街角的位置,这样不仅对行人更加友好,管理起来也方便了很多。” 张子岳告诉《新民周刊》,原本的第三卫生间入口改到街口以后,不管是老年人、残疾人或者带孩子的家长都能第一时间看到,大大提高了使用率。

因为一楼的空间十分有限,袁烨和张子岳把洗手台全部统一在入口的通道处,这样男女厕又各自解放出了一些空间,利用这一空间,女厕增加了供小孩使用的小马桶,同时又为男女厕中增设了婴儿座椅,带娃的家长拥有了一个暂时放置宝宝的地方。

为了解决原来垃圾站影响市容的问题,袁烨、张子岳用了“270度转角花园” 的概念,在厕所入口的通道跟垃圾转运站之间设置了一个花坛,只要没有完全走到垃圾转运房门口,入目所及的就是美丽的花花草草,这个花坛也保证了厕所入口的私密性。

考虑到这一片居民有养宠物的习惯,天井花园的入口还特意设置了一个收集宠物粪便的小箱子。此外,原来女厕入口的天井也被改造成为了花园,附近居民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和以往迥然不同的风景。

当然,在方案落地的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改动。湖南路街道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张子岳回忆,当时厕所外立面配色设计的是绿色,但究竟是哪种程度的绿?比对了多种绿色后,业主单位与街道工作人员特地到现场看了瓷砖的试贴效果才最终确定下来。“因为这个厕所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所以他们需要考虑风貌区内颜色是否和谐统一,颜色也尽量低调、朴素。”

袁烨、张子岳的设计对公厕的功能分区进行了重新规划,同时又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点。这种“less is more” 的设计理念也得到了周边居民的认可。一位住在附近的年轻妈妈跟张子岳说,她特别喜欢这个改造方案,因为她小时候熟悉的东西还在,但建筑本身更加人性化了。

目前公厕改造尚未完工,但最近那堵绿瓷砖墙前已经有年轻人取景拍照了。这个发现让张子岳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设计之初,全然没有要奔着网红去的意思。“不同于商业项目,公厕改造这样的公共项目面向的是广大市民、游客,设计的目的不只是让建筑变得漂亮,而是要从使用者的实际需要去考虑,作为设计者,责任更大,项目的社会意义也更大。”

当城市建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大规模的建设活动越来越少,面对建成的空间,城市更新成为常态,看上去很小的社区微更新项目,设计师要考虑的却是方方面面的问题,形成共识后,才能达成一致的行动。

“十几年前,设计师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新城建设,但现在关注点变了,回到了人们居住空间本身,通过对建筑的重新设计,让它们在外形上更符合现代审美,功能上更加优化。这对于城市来说,只是一个小小角落的变化,却体现了上海城市治理的思路和能力,像绣花一般的精细。” 张子岳说。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