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张园,何以新生
第60版:社会 2022-12-26

张园,何以新生

姜浩峰

张园77号修缮完成。 摄影/刘歆

右图:2022年2月,正在进行修缮施工的张园。 摄影/姜浩峰

右图:张园里骑自行车的少女雕塑。 摄影/周馨

上图:2022年12月5日拍摄到的张园弄堂。

说这里是一片旧街区也对,说这里是一片老里弄也成,而实质上,这里已经成了上海最新的整体改造焕新之地标……

主笔|姜浩峰

“高端办公、新潮体验、文化长廊、海派公馆……张园,不仅要拥抱全世界的精彩,更要将它的独到魅力与世界共享。”这是修缮后的张园西区2022年12月对公众开放时,对外所公布的一段宣传语。

此前,曾经在张园居住的上海市民朗中英和先生满励初,与一些曾经的老邻居于11月25日受邀回到张园。面对那熟稔却又已焕新的一砖一瓦,满励初、朗中英伉俪感叹道,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大变样了,更漂亮了。

更多的市民在随后几日来到张园。对于一些时髦阿姨爷叔来说,位于上海静安区威海路590弄,北起南京西路,南至威海路,东起石门一路,西至茂名北路的张园地块,成了2022年年终岁末之时的网红打卡地。比之此前的诸如前滩太古里、天安千树等来,张园最大的不同是——这里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老建筑的风貌。说这里是一片旧街区也对,说这里是一片老里弄也成,而实质上,这里已经成了上海最新的整体改造焕新之地标……

修旧如旧是怎么做到的

2019年1月下旬,张园地块开始征收,旧城改建项目共涉及总建筑面积约为4.6万平方米,共涉及1122张居民证、41张单位证,合计1163证。短短一个月时间,此地居民签约率已达到97.33%。

在当年3月本刊所做报道《惜别旧梦,张园的新生》中,记者曾采访上海老建筑保护专家娄承浩。娄承浩对动迁征收速度如此之快,分析道:“尽管张园地块属于如今上海市中心的市中心,算是黄金地段,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长期感到住房条件不好,盼搬迁的比例相当高。”在2022年张园修缮后对公众开放之际,张园项目设计师李林在走到张园东区时,仍不免感慨:“这里原本的石库门住宅,居民生活确实与现代生活有距离。譬如征收之际,我发现许多住户仍是要每天拎马桶走出家门的。还有下雨天地面积水问题等等。”张园改造,整地块征收之后,进行了功能置换——原本这一地块属于居住用地,如今属于商业用地。

从施工难度的角度看——假设拆除这一地块所有老房子,建造新房子,甚至还能很快搞出很不错的现代化的园林来,所有的有关房屋居住、使用困难的问题都能解决。与此同时,地铁2号线、12号线、13号线的南京西路站因为张园横亘其中而不得地下连通的问题,也能尽快解决。即如有媒体分析道的,“以如今中国基建的速度,假若凭空造一个张园,最多可能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但如果是这样,所谓的“上海石库门博物馆”就不复存在了。而修旧如旧的张园西区用了漫漫两年时间,按照李林的说法:“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回看历史,张园地块从江南农田到地面上有各种建筑,伊始于1878年。当时,英国商人格龙(Grone)在一片农田上营造了一处私家花园住宅。1882年8月16日,来自无锡的张叔和自和记洋行手中购得这一总面积21亩的花园。张叔和将其命名为——张氏味莼园。所谓“味莼”,取意晋代吴江人张翰思念故乡莼菜羹和鲈鱼脍,“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这种取名方法,直追苏州拙政园和同里退思园。之后,与大多数江南私家园林主人不同,张叔和竟然主导张园对外开放,魔术表演、中西餐厅、游艺项目聚集于此,私家园林成了公园,成了中国时尚汇聚之地,也包容了诸如孙中山四访张园,做演讲,行会议,举革命……。但到了1918年左右,张园作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地位开始下降。当时,新兴的游乐场所——大世界、新世界等风头日盛。随着1919年张叔和去世,张园土地被拍卖,28个开发商瓜分了张园土地,营造了各式各样的石库门建筑和花园洋房等。某种程度上说,张园日后被称为“活的石库门博物馆”,就来自于各个开发商各自不同的设计、建造。

当年在张园建房的,起码有28个开发商的28个团队,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不尽相同的。李林和他的团队如今则要一手抓,将这些老建筑进行统一的修旧如旧。譬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算是新型建筑材料的水泥、花砖、水磨石等,在张园不少老建筑中都有应用。这方面,修缮团队可以订制一些进行弥补等工作。譬如一些建筑的楼层间的泥纸筋灰塑雕花装饰,镂空部位精雕细琢的泥作,是如今机器都做不出的,只能参考历史图纸,靠工匠们一个个手工制作、修粉上去。再譬如张园41号和77号本是金融买办王宪臣、王俊臣兄弟的旧居,其一些花砖,在修缮过程中,先进行拆除、剥离,同时进行编号。在复原的过程中,对缺失的花砖,采用烧制新砖做旧的方式进行填补。“既不能直接用新砖填补上去,也不能想着修旧如旧而直接做旧到与旧砖几乎一模一样、肉眼不可分的地步。”李林如此说,令记者有些讶异。修旧如旧到何种程度为佳呢?在李林看来,修到貌似旧砖,又能令后人区分这砖是后期填补上去的,为妙!李林说:“这样,就保留了历史的痕迹,保留了修缮的过程。”

77号当年的主人王俊臣,当年聘请了英国设计师进行总体设计,房屋外立面是西式的,但内里的厅堂等等,又有着许多中国元素。李林指出,这栋建筑顶部的穹顶,本是铜的,簇新的时候应该是金光闪闪的,可之后由于岁月的琢磨,而成了绿色。如今修旧如旧,到底是准备将之焕然一新为金灿灿的新铜色泽,还是保留绿色?经过几番考量,最后选择了保留绿色穹顶。就如同好酒需要名师勾调,这修旧如旧同样需要这样的勾调。

总体上说,张园建筑的老窗户等等都是木质结构。对于保留的老窗户,修缮方采取了脱漆、还原本色的工艺,保留了木质结构的岁月印痕。还有的就是玻璃——譬如原本沿街的底楼,大多选用了刻花玻璃,这是一种隐私保护方面的考虑与设计。如今,市面上类似的刻花玻璃并不多见。但为了修旧如旧,一方面修缮过程中,会将那些旧玻璃拆将下来,最终“装填”回去,另一方面也会订制一些与原来工艺接近的刻花玻璃。

《新民周刊》记者在修缮过后的张园发现,总体上说,那些富有石库门建筑风范的外立面,给人以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尽管无法穿越回旧时代,看到当年28个开发商的新建筑一一落成时的建筑模样,但从已经完成修缮的这修旧如旧的外立面,能感受到那些老清水砖墙面全新时是什么感觉。如今的新建筑早已不再大规模使用清水砖,而在欧美来说,也几乎看不到类似的清水砖。但在当年上海滩中西合璧的石库门建筑中,中国传统的清水砖得以大规模应用。李林称,在修复过程中,会发现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老石库门建筑的清水砖等,有些已经粉化。修缮方重新用现代砖料进行了填充,再人工画了砖线。这样的处理,令建筑看上去如同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但实则,建筑的内里是做了充分的改造的,甚至这样的充分改造都是不易被察觉的。譬如一些新安装的空调、电路的线管,被埋进了中空楼板中等。当游客,哪怕是老居民回到此地,看到建筑的内里似乎没有格局上的大变化,但其实已经暗藏了不少现代化的设备。再譬如盥洗设备的安装——起码如今在张园活动的人们,早忘记了拎马桶是什么情况……

恢复的究竟是什么

当在参与《新民周刊》的视频直播节目《周周嘎3胡》,而走到张园内安垲第旧址的时候,李林不禁感慨:当年海上第一名园中的这栋著名建筑,早已不存。

实际上,当年在张叔和逝世后,张园的“海上第一名园”地位已经湮灭。之后28家开发商瓜分地块,相当于无意识地造就了“海上石库门博物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张园令一些中国中产以上阶层住进了新房。可当时的经济发展是不稳定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出现重大变化的。随着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后,位于苏州河以北的难民涌入租界,张园的石库门建筑群迅速变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模样。

那么,如今的张园究竟该恢复成什么样貌,该承继什么样的精神,发挥什么样的特色呢?

如果说要恢复成海上第一名园的风貌,那就得将这些石库门建筑铲除,然后再构建园林。如今上海市区的著名园林,大约仅仅保留了豫园。其余诸如徐园、半淞园、愚园,当然也包括作为园林形态存在的张园等等,早已不复存在。更需要思考的是——一旦想要恢复张园最初的园林风貌在,则“海上石库门博物馆”也就荡然无存了。

保留“海上石库门博物馆”,但置换其功能——从民宅变为商用等用地,其实某种形态上就恢复了“海上第一名园”的一些精神。但这“海上石库门博物馆”形态的“海上第一名园”,其实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存在。

娄承浩最近到访张园后,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我感觉,三个里弄公馆,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要求,老建筑与一些知名品牌的合作,相得益彰。”从这个角度去分析,则张叔和当年所打造的张园的开放性与市民性,得以于此新生。

在张园西区率先开放之际,静安置业集团董事长时筠仑表示:“三大头部时尚品牌,他们本身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所以他们也希望他们的这些商业载体能够和他的这个品牌历史,不管从年份和从它的底蕴都能相匹配,所以很欢迎,也有一些年轻潮牌,希望能够跨界融合。”

但娄承浩也对记者分析,在他看来,张园地块西部的五条里弄,似乎尚有改进之处。“主要是石库门格局如何与商业融汇的问题。”娄承浩说,“其实,就算商业形态,也未必一定要将原本的房屋开间变化掉。譬如原本是三开间的,不妨仍然在三开间内做文章,而未必要变成统长的大空间。我发现上海有些改造过的商业区间,钟表名店之类,开间也不算很大,但很有档次。这方面,张园未来可以借鉴。总之,里弄建筑似乎未必要派大展示厅的用场。”娄承浩还向记者举例,诸如思南公馆,搞成一栋一户的形态,做得就不错。

在走到张园的一些修缮后的石库门区域的时候,面对一些商业广告牌等,李林也表示,这些都是商家设置的,与建筑物本身有一定的距离,并不连接与破坏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只要有需要,是可以随时拆除的。李林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求这些商业设施的存在是可逆的!”李林说这话的底气,主要在于他对张园建筑的底细了然于胸。自2015年起,上海静安置业集团为张园内170幢历史建筑建立了“一幢一档”完整资料库。仅记载原威海路590弄64支弄1号信息的房屋档案就超过了400页,建筑概况、房屋信息、基础资料、历史图纸、现状图纸、物业资料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还搜集了老居民的照片、采访屋主后人留下影像和文字资料,并附上工艺描述、保护控制建议等。2018年,张园42栋170幢2053个房间的查勘、测绘、记录、对比、整理、拍摄工作完成,成为上海首个实现“一幢一档”的成片风貌区。

全方位、全维度记录房屋资料并提出保护控制建议,为后续的保护、修缮、利用等系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身作为地下空间方面的专家,李林还表示,接下来张园的地下空间还将实现3条地铁线路的交通换乘,实现了与南京西路商圈其他商业体的互联互通。21世纪20年代的上海,张园诠释着既有传承接续,又全新的上海故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