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信息 申声入“心”
第78版:艺术 2022-12-26

申声入“心”

王小鹰

王汝刚、林锡彪演出独脚戏《爱心》。

“申声入耳”的演出应该说是“申声入心”的。笑定之后,令人沉思,引人深思,对社会对世态对人生对人性时会有茅塞顿开的醒悟与畅通。

撰稿|王小鹰

我国是戏曲大国,有剧种三百多,流行于上海及杭州、苏州一带的滑稽戏便是独具特色的一种,它最显著的特色就是“笑”,寻觅笑,凝“剧”笑,演绎笑,传送笑,因此被海内外广大观众誉为“笑的使者”。

前不久,笔者应滑稽名家王汝刚先生之邀,观看了一场“申声入耳”滑稽作品展演,这场演出是庆祝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创建70周年暨上海独脚戏艺术传承中心晋五之禧,“人滑”五代老中青演员济济一堂,轮番上场,个个展示独门绝技。观剧两个多小时,酣畅淋漓地过了一把“笑”瘾。

寻根觅踪,中华文明的源头早就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幽默之光,先秦诸子中,庄子、晏子、韩非子都是幽默大师,他们流传于后世的著作中,常常用机智诙谐揶揄讽刺的方式来阐述他们的哲学思考和主张。再看滑稽戏演员的雏形,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俳优”,其中最著名的是楚国艺人优孟,留下了“优孟衣冠”的成语。宋元间杂剧兴起,郑廷玉的《看钱奴》比法国莫里哀的《悭吝人》早了好几百年,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等剧中,揶揄世态人情,讽刺官场丑态,幽然元素珠玉纷呈。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勾栏瓦肆、茶房酒馆,社会底层老百姓的智慧,聪明乐天的精神,便是滑稽戏这个品种得以春草般更生更行更远的根基。

这场“申声入耳”滑稽专场,我觉得有必要罗列一下节目单:《火警电话》《疯狂的广告》《私家地铁》《邻舍隔壁》《我爱上海我的家》……只看剧目名称,便知晓这场演出囊括了上海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耳熟能详的日常言语,弄堂里马路上俯拾皆是的百姓市民,创作者要从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素材中提练出生活的逻辑和反逻辑的矛盾点,以漫画夸张的手法凝聚成笑点频出的剧,塑造一群有噱头有温情栩栩如生的小人物,这实在是需要独具慧眼的本事,细针密缕,披沙拣金。

小时候以为滑稽戏演员只要会搞笑即可,岂不知滑稽戏演员更是技高一筹的。戏曲演员的四功五法样样要拿得出手,更有甚者,他们不仅要会唱一种戏曲,而且各方剧种都要精通;不仅能说本地方言,而且天南海北方言都能朗朗上口。《邻舍隔壁》中,77岁的蔡剑英一人要饰演十三个角色,这十三个角色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方言,有着不同性格,一口气说下来拿捏得条理清晰不差毫厘。《数字越剧》中,84岁方艳华一人演唱越剧十大流派;《我行我秀》中,姚祺儿杨一笑的口技震惊全场,据说杂技中的口技演员是可以借助含在口中的器具发声,而滑稽演员则全凭自己唇舌发音,真正的绝活。还有钱懿,外相憨厚和顺,出演《笨人大会串》中的笨人,慢慢吞吞磨磨唧唧,却也是笑翻了全场。这才领教了滑稽演员的功底深不可测,他们的笑感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是真正理解了这“笑”的内涵,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的。

压轴的是王汝刚林锡彪两位“王小毛”联手的独脚戏《爱心》,这出戏曾荣获中国曲艺牡丹表演奖的榜首,我也在不同场合欣赏过三四遍了,仍压抑不住地笑。王汝刚一人分饰多角,角色身份差异之大,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甚至性别不同,王汝刚在瞬间转换角色,将各色人等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

“申声入耳”的演出应该说是“申声入心”的。笑定之后,令人沉思,引人深思,对社会对世态对人生对人性时会有茅塞顿开的醒悟与畅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