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探索每个孩子心中的好奇心“小宇宙”
第15版:封面报道 2023-01-16

探索每个孩子心中的好奇心“小宇宙”

王煜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学顾问肖龙教授。给孩子们讲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介绍了寻找外星人的“利器”:我国的 FAST射电望远镜。

孩子和等比例还原的玉兔二号月球车高仿模型合影。

孩子们可以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体验嫦娥四号如何“月球漫步”。

中国原航天员赵传东首次为儿童故事献声。

每个孩子心中的“小宇宙”,在“点亮梦想”的呵护下,正焕发出无尽潜力、无限可能。

记者|王煜

53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将足迹留在了地球以外的天体;如今,中国的“嫦娥”“玉兔”不仅成功登月,更是第一次探索了神秘的月球背面,那是一个传说中可能居住着外星人的地方。

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如何找到他们?在麦当劳2022“点亮梦想”活动里,“小侦探们”给出了每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不一样的答案。科学家和航天员走到孩子中间,用精彩的亲身分享和动人的音频故事,带领他们一起探索深空、航天逐梦,释放心中的“小宇宙”。

带孩子探寻“外星人的奥秘”

“天上的星星会不会掉下来?月球后面是不是住着外星人?”听到这些平时自己也常和小伙伴讨论的问题,孩子们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这是2022年7月下旬的长沙,麦当劳与中国探月联合带来的“点亮梦想”星际探测科创营中的场景。

台上的主讲专家,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学顾问肖龙教授。“中国探月工程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怎样把这些知识带给孩子们,让他们有兴趣、听得懂,主办方和我都认真动了一番脑筋。”他说,从孩子们熟悉的话题讲起,再引导他们探索未知,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因此,这次演讲的主题定为“如何寻找外星人”。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存在高等生命的地方吗?我们如何在茫茫星空中寻找“邻居”?这样的问题,不仅是孩子最喜欢思考的,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探索。对于肖龙而言,他更有一番深刻的体会,因为他正实地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

不过,他的探索之处不在太空,而在我国青海省的柴达木盆地。“十年前我第一次到那里时,和许多人一样被深深震撼:真的像是外星球一般。”四周寸草不生、阳光暴晒、非常干旱、土壤的盐度极高,谁能想到,如今荒芜的柴达木盆地,千万年前也曾温暖湿润,是一片广阔的湖泊;随后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湖里的水分大量蒸发,只留下盐湖这滴滴“眼泪”。恰巧在火星上,人们也发现了类似的盐类沉积地貌。那么,是否可以据此推测,火星上也曾经有丰富的水源、孕育过生命呢?

干盐滩、雅丹、沙丘、冲沟、干谷……这些火星上的地貌,肖龙带领团队在柴达木盆地都一一找到了,两者几乎是一模一样。那么,在如今看上去的“生命禁区”,是否还有顽强的生命存在?

肖龙带领团队在此耕耘多年,确实有所发现。在显微镜下,他和团队成员一起仔细分析从厚厚的盐壳下挖掘出的样本,发现了不少存活着的微生物,尤其是发现了一种人类之前从未认识的真菌,团队将之命名为“大浪滩沉积物芽孢杆菌”。这让科研团队非常兴奋:既然在极端干旱、高盐、高辐射的地球环境下还能有生命存活,那火星上也很有可能!

这样的感受与激情,被肖龙带到与科创营孩子的现场互动中。他认真地望着孩子们扑闪扑闪的眼睛,感到哪里孩子们听得起劲,就临时多发挥一些;如果觉得哪里孩子们还有疑惑,就放慢节奏,鼓励他们提问,为他们细致回答。对那些特别有好奇心的孩子,肖龙还给他们留下了联系方式,提供“课后辅导”。

半个小时的演讲里,肖龙给孩子们讲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介绍了寻找外星人的“利器”:我国的FAST射电望远镜,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探月的世界领先成就——月球背面曾是很多人想象的存在外星人的地方,如今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的首次月背软着陆。可爱卡通形象与壮美的天文实景图片结合,加上专家通俗流畅的解说,台下的观众最小的不过小学二三年级,依然听得津津有味。

作完演讲,肖龙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在现场看到了等比例还原的玉兔二号月球车高仿模型。目前,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面执行探测任务,而小朋友们已经能提前和这只见多识广的“兔子”来一次亲密接触。“等比例的模型非常威风,我看了也很喜欢,孩子们更是开心极了。”肖龙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中国探月带来的一系列独家科研资源还包括1比12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模型,孩子们可以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动手组装,体验嫦娥四号如何“月球漫步”。他们还可以行走在专门搭建的月球地貌星际场景中,在航天专家的带领下体验一次“星际探险”的旅程。

在有趣的科学实践之后,星际探测科创营鼓励孩子们回想刚刚的体验过程,灵活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在画纸上展现出他们心中的外星人形象。这样的科创营,在2022年内总计来到了全国的13座城市。

“寻找外星人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我们充满好奇心,不断去探索。尤其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好奇心无比珍贵,我们要用心呵护。”肖龙说,对地外生命的探索,其实涉及人类对自身的“灵魂三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地球生命真的是这颗星球的“原住民”吗?如果火星曾比地球更早出现生命,那么生命的种子会不会通过某种方式从那里播散到了这里?如果地球最初的生命来源于小行星、彗星,那我们甚至可能是太阳系外生命的后代,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外星人”。

同时,不管出于主观的愿望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脚步不会永远停留在地球。将来我们要踏上的新的星球,那里是否已经有生命、是怎样的生命,我们怎样与那里的生命共存?探究这些问题的动力,最初都来源于人们无尽的好奇心,而且常常是萌生于童年的好奇心。

好奇心会在孩子们之间“传染”。13座城市,每城两场的“点亮梦想”星际探测科创营让孩子和家人深深着迷。这些“小侦探”有了亲手制造月球车、亲临“月球表面”探索的经历,朝着完成“找到外星人”的任务更近一步。

满载而归后,他们又跟同学和老师们分享活动中愉快有趣的经历,和小伙伴们一起摆弄嫦娥四号的模型、讨论每个人眼里的外星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如此一来,科学探索的种子,已悄然在他们心中萌芽。

用声音感受“奇幻月球之旅”

“一个工作日下午,中国探月收到一段从月球发回的视频:视频里,一向冷静的太空兔变得暴躁好动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仅仅听到开头1分多钟的音频,孩子们已经忍不住要探究答案了;其实,一旁大人们的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

那就继续听:紧接着,地球上接二连三出现了神秘事件:所有的番茄酱突然丢失,月亮正在变红,似乎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在操纵这一切。此时,一位5岁小男孩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踏上了月球探秘之旅,与航天员一起寻找答案。

总共4集的音频故事《麦闯闯月球探案记》于2022年夏天上线以来,在单平台已获得171.7万次的播放量,40多万孩子家庭聆听了这个跌宕起伏、趣味横生而又干货满满的故事。

这系列故事是麦当劳与中国探月联合打造,涉及的航天、天文知识由专业人士严格把关;其中的很多细节,都来自中国航天员的真实经历。最为特别的是,为孩子们演绎这个故事的有两位真正的中国原航天员吴杰和赵传东,这是中国原航天员首次为儿童故事献声。

刚刚走进录音棚时,赵传东还感到一个人对着麦克风说话“有点怪怪的”。但当他从耳机里听到回放时,瞬间觉得“感受很好,声音有着独特的感染力”。虽然“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这反倒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

随着录制的进行,他逐渐融入故事中自己的角色,沉浸其中,似乎自己真的站在中国探月的控制台前,与主人公麦闯闯对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事里讲到麦闯闯在月球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那时我和另一名航天员与他连线,一步一步告诉他如何尝试。故事里最终问题解决后,我感觉好像真的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这是我们团队合作完成的。那种沉浸的代入感,非常打动人。”赵传东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

“有哪个孩子不喜欢番茄酱?”赵传东认为,音频故事充满孩子们喜欢的元素,如美食、卡通和悬疑探险故事,把探索月球这样浪漫的想象与硬核的科学知识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

每一个出人意料的情节,可能都是探求真相的重要线索。“太空中的敲门声”从何而来?月球上竟然会有“透明玻璃弹珠”?这些引人入胜的线索背后,是中国航天员的真实经历以及中国探月在月球上的科学发现。一人一兔在月球的探险经历,还引发了一系列科学问题,例如:月球上看到的天空为什么永远是一片漆黑?空间站中每天能见到多少次日出日落?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会遇到什么困难?……关于这些,孩子们都能在认真聆听、勤奋思考的过程中找到答案。

“十几分钟一集的音频,大多数孩子听起来不会有压力。他们可以单独听故事;也可以叫上家里人、叫上小伙伴,分角色扮演来复述,当然完全可以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科学想象,创造一个新的故事。我觉得这是这种形式有无限可能的、特别有意义的地方。”赵传东说。

回忆自己的童年,赵传东对那时自己的“天空梦”记忆深刻。他的父亲是海军航空飞行学院的一名飞行教员,所以他从小听着“翱翔蓝天”的故事,在部队大院长大。大院里时不时能看到海军飞行学院的飞行学员拿着小飞机模型进行地面演练,还有在飞行员的训练设备滚轮、旋梯和秋千上训练。夜里仰望星空时,父亲指着北斗七星给他讲大熊座的故事,他对天空的梦想飘到了更远。

“那时我们接触不到现在这么丰富的资料,对星空的想象,很多时候来自‘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这样的故事。”然而,就是这最为朴实的兴趣激发,让他之后先是从军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继而光荣地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队伍的一员。

退出现役后,赵传东割舍不下航天情怀,继续积极活跃在中国航天科普的一线。“让孩子们永远保持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国的航天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发展,我希望用我的亲身经历,用我的所学、所知、所感、所悟,让更多的人加入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他说,其实不仅是为了航天领域的发展。我们努力用生动有效的方式去做科普,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实际能力和思维习惯。当他们有了深厚的科学素养、综合素质,成年以后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扎实的贡献。

用声音来科普,鼓励“小侦探”寻找外星人,正是这样的一次成功尝试。2022年,在全国的麦当劳餐厅,孩子们领到了“外星人线索卡纸”,上面的四张“疑似外星人线索照片”,分别来自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前期拍摄到的珍贵原图。依据这些线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创作出心目中的外星人形象。

所有成功参与的孩子都获得了一张中国探月官方认证的“小侦探证书”,卓越的“小侦探”有机会见证中国航天的最新进展。而他们的优秀绘画,也会乘着长征火箭进入浩渺的太空,让梦想展翅飞翔。每个孩子心中的“小宇宙”,在“点亮梦想”的呵护下,正焕发出无尽潜力、无限可能。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