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汤力
《菜单》似乎打定主意讽刺一点儿什么,但是到底要讽刺什么,我们实在又没有看明白。
任是扮演过《哈利·波特》系列的全套伏地魔,且发际线已经抬升到行将(字面意义的)“眼高于顶”,拉尔夫·费因斯在我心里还是保留着《英国病人》里那个忧郁的帅哥形象。作为对手戏的另一方,则是凭借《后翼弃兵》声名鹊起的新晋小花,古灵精怪的安雅·泰勒-乔伊。主演是中老年对决少壮派的组合,附赠开篇即显豁的“暴风雪山庄”叙事,电影《菜单》似乎应该是一部趣味盎然的电影。在某些方面,确实是的;但是在总体上,还是欠了那么一丝火候。
“暴风雪山庄”模式可谓魅力长存。只说最近的新片,但凡是沾上些惊悚风格的,从《利刃出鞘2》到《看他们如何逃之夭夭》,概莫能外。仅仅依靠地理因素困住一群人,设置严苛的前提,让他们搞个你死我活,身处安全环境的观众怀揣着坐山观虎斗的恶趣味,就爱瞧这个。
从一会儿死一人的节奏上看,《菜单》也算对得起设置,时不时就跟电击似的挂掉一位,给观众来上点儿刺激。但是“暴风雪山庄”模式就像一个复杂的题目,最后注定需要万能钥匙一样的简单解答,好让人在豁然开朗的同时脊背发凉。《菜单》的谜面给得可谓花团锦簇,可惜它的谜底就不尽如人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谜底。
一位功成名就的厨子(拉尔夫·费因斯饰),到底为什么摇身一变,非要改行杀人狂魔?而他下面的一众副手和打荷,又为什么心甘情愿追随他,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影片不厌其烦,铺陈堆叠重重复杂布景,在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上却统统付之阙如。固然可以说片子志不在此;但是更可以说,编剧过于偷懒。我们看不出揭示这些必然的答案对影片的推进会有什么妨碍,似乎只能归结为拍摄者也没想好这出惊悚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结果是,影片的故事崛起得很嶒崚,但是完结得并不圆满。
于是就只剩下了谜面本身。影片在这里倒是展露出了一种恐怖电影里喜闻乐见的黑色幽默:牛哄哄的过气演员之所以被献祭,仅仅是因为厨子觉得他演技差;以评论为营生拿腔拿调的美食家,不管菜品如何离谱(比如,面包篮只上了调料而不提供面包)也得讲究上两句,哪怕刚目睹有人在食客面前一枪打爆自己的脑袋也得故作淡定扮从容;阴恻恻看似身怀绝技的副手轻易死亡,居然是出于对厨子情感天平倾斜程度的争风吃醋;因为阔少爷被女友甩掉,临时补漏而无辜卷入局面的交际花安雅,在关键时刻选择退菜,由一大堆显然吃不饱人的分子料理中杀出重围改点芝士汉堡,从而倒保住一条小命。餐厅的天使投资人被打扮成天使丢进海里,食客们被套上棉花糖和巧克力烈焰焚情——凡此种种,可以看出《菜单》似乎打定主意讽刺一点儿什么,但是到底要讽刺什么,我们实在又没有看明白。
《菜单》的优点,在于利落的节奏感和轻快细节的点缀,仿佛猛火爆炒出来的嘎嘣脆,不管食材有没有山中走兽云中雁,也不管食客能不能接受,反正三下五除二给你端上桌来,打完收工,吃得挺爽,余味杳然。在老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拉尔夫·费因斯饰演的纳粹军官入木三分。观众正因为知晓他行动的因果,才能惊骇震动。到了《菜单》这儿,很遗憾,作为观众确实看不出来因在哪里、果在何方。寓言故事的包袱皮儿太厚,就有这个弊端。如果套用大学语文课上李金发的名句,在《菜单》这部戏里,尽管我们看到了唇边的笑,却最终没能看到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