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2023暑期档为什么那么耀眼?
第46版:封面报道 2024-01-01

2023暑期档为什么那么耀眼?

阙政

中国暑期档电影票房破170亿:《孤注一掷》《封神》影迷热度高。

《孤注一掷》剧照。

2023整个暑期档观影人次达5.05亿,电影票房达206.19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创造了新的暑期档票房纪录。

记者|阙政

2023年的暑期电影档,堪称久违的影院狂欢——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1日至8月31日,整个暑期档观影人次达5.05亿,电影票房达206.19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创造了新的暑期档票房纪录。

三个月实现三季度票房

206亿元是什么概念?2022全年的电影总票房也只有300亿元,而2023年一个暑假就实现了三分之二。即使不和疫情三年比,和2019年的暑期档相比,2023年的暑期档票房也要高出将近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06亿元中,国产影片的票房占比高达87.58%,达到180.57亿元。即使同期有多部进口大片参与竞争,国产影片的领跑优势仍然十分明显。整个暑期档,票房排行前五名的均为国产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封神:朝歌风云》《八角笼中》《长安三万里》,且都是二三十亿元的体量。

据售票平台统计,2023年的暑期档,约有六成电影观众是当年度第一次走进电影院。但统计数据也显示,观众不止一次走进电影院——购票观看多部电影的观众在这个暑期档明显增多,似乎电影与电影之间,也有联动效应。

从前,许多电影为了与同期劲敌“错开”正面交锋,会选择“调档期”的方式另择佳期,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跳档”的情况,避免“硬刚”。但是2023年暑期档“多赢”的局面让业内发现,观众并不会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就没有时间或预算看另一部电影——相反,他们会因为一部电影好看而产生对同期另一部电影的好奇——暑期档票房前五名的电影,如果从类型来分,《消失的她》属于悬疑片,《孤注一掷》属于罪案片,《封神》属于玄幻片,《八角笼中》属于体育类型励志片,《长安三万里》属于动画电影,类型各不相同,题材颇有差异,因此观众不会产生审美疲劳,反而在一个个影厅的穿梭中,感受到了国产电影多种多样的魅力。

共情,共鸣,共振

如果非要说2023年的暑期档获胜密码,“现实题材”大获全胜大概可以算是一个。除了这前五名,《我爱你!》《学爸》等现实题材电影票房也都不错。都知道现实题材容易出黑马,这些年来观众越来越倾向于在电影院里看到和自己生活贴近的题材,这是一个事实。

不过,与其说是现实题材大获全胜,倒不如说,能够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振”的电影,更容易取得票房佳绩。而现实题材只是其中一种比较容易与当下观众建立情感连接的类型。

票房前五的电影中,《孤注一掷》题材最为现实,电信诈骗的确每天都在我们周围发生。导演申奥说他最初关注到这个题材,也是因为一个朋友的朋友,接触网络赌博和网络诈骗,在损失了50万元人民币后自杀了:“这个事情非常冲击我,我才意识到不光是要钱,还是要命。”

电影最后的一段纪录片里,也有多位曾被困缅北的人质现身说法,血淋淋的事实自然让观众对电影里的叙事很容易共情。“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孤注一掷》里不但涉及受害者,也揭露了电诈的整个犯罪生态:实施诈骗的人、组织诈骗的头目,还有诈骗的中间环节——每次骗到钱了怎么去分散、怎么去洗。电影发布会上,还有电诈警察前来讲述真实经历,让人更加代入影片中的警世名言:“有些人觉得自己永远都不会被骗,其实只是没有遇上针对他的剧本。”

另一部犯罪题材的《消失的她》,虽然更像是一部商业片,故事设置颇有投机取巧之嫌,但是因为“东南亚杀妻”新闻屡见报端,这些现实中的案件给人印象深刻,而《消失的她》借力于此,尽管电影中编造出的渣男杀妻故事并不十分可信,却也击中了当代女性面对“杀猪盘”的恋爱焦虑,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收获了很高的讨论度,票房也就一路水涨船高。

《八角笼中》是王宝强第一次自导自演,故事原型也来源于现实生活,电影以恩波格斗俱乐部为原型,讲述了“孤儿格斗”这个极具社会争议和感染力的故事。有现实感染力打底,再加上体育类型励志片本来就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共振(可以参考《摔跤吧,爸爸》《翻滚吧,阿信》等名片),因此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

有趣的是,《长安三万里》虽然是动画电影,讲的又是唐代诗人——乍一看好像受众只能是学龄期的孩子——结果却跨越千年,击中了当代人的心。是什么让我们与远在三万里外的长安再度共情?不只是那个坐拥李白、李龟年、王维、杜甫、王昌龄、崔颢、王之涣、吴道子、孟浩然的盛唐文艺圈,更是两个主角:李白与高适形象的塑造——从前我们与李白的“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共鸣,现在我们与他入世出世的纠结共情,与他仕途进取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矛盾共情,也与他人到中年的松弛皮肤和酒肚子共情。而高适的生平本来就容易让当代人共情——在中年危机时刻逆风翻盘,精忠报国,成就唐代诗人中少有的功业,哪个中年秃头观众看了不心动?不澎湃?

说起来,《封神》第一部确实是没有做到“与当代人共情”这个点,如若不然,票房还会更高。纣王“要做全天下的王”这种精神,毕竟离年轻人躺平佛系的心态有点远了,而东南西北四个质子同场弑父的场面,又过于西化得像古希腊悲剧。最后笼络观众的,反而是质子营壮士们的肌肉——影片外,质子营的训练故事非但流传很广,还拍成了综艺,这些无名小卒通过严苛训练和筛选,最终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故事本身,反倒是打动当代(女)观众的。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