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一莎一世界 莎士比亚相关二三事
第42版: 2024-04-29

莎士比亚相关二三事

Anne/刘绮黎

“第一对开本”是现代学者为第一部莎士比亚剧本合集命名的名字,其实际名称为《威廉·莎士比亚先生的喜剧、历史剧和悲剧》。

英剧《新贵》里的莎士比亚夫妇。

朱生豪

曾深受盗版之苦

莎士比亚的时代没有关于版权的法律,所以盗版事业欣欣向荣。这很好理解。既然德雷克在海上那种更大规模的盗劫使他赢得了爵位,那么人们就难以在道德上找到依据谴责文字上的盗印了。你没有什么办法阻止一个进取心强的出版商出版他能弄到手的任何东西,他无需向作者致歉,也无需支付稿酬。所以,出版商要么会设法偷走防范甚严的稿本,要么派人去剧场把演出速记下来。但速记的问题是常常化神奇为平庸,大概意思对,原句的诗意与魅力却荡然无存。

挤走坏版本的唯一办法就是发表好的版本。于是,《哈姆雷特》的原本在1604年问世了。莎士比亚在生前发表他的剧本,不是出于诗人的自豪感或虚荣心,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防止盗印。人们若能买到原本通常就不会去买赝本,这样就可以消灭赝本。

1623年,即莎士比亚逝世7年之后,他的两位朋友海明琪和康德尔给他出了全集,此即著名的“第一对开本”,收入了莎士比亚作为唯一或主要作者的几乎全部剧本。对开本是大页对折的形式,一般都是给诗人出的,属于严肃著作。剧本用对开本来出版,在英国剧作家中,莎士比亚是第一个。

理财高手超爱钱

老莎在戏中说了蛮多反对追名逐利的话——但人家也就说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研究者能明确的一点是:莎士比亚热衷于功名利禄。

文科生不擅长理财?错!我们的老莎就是理财高手,挂的时候富得流油。他喜欢购买房地产,包括斯特拉福镇上的120英亩土地和两片果园(他甚至专门买了间房给看园人住)。1597年,莎士比亚购置了斯特拉福最好的宅子,房屋正面宽六十英尺,进深七十英尺,室内共有十只壁炉,就是说至少有十间房间,即便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是豪宅。

老莎有个生意人的脑子,深知买卖就是买卖。1597年是饥荒之年,这年2月斯特拉福的一份史料中说莎士比亚囤积了“十夸脱麦芽”。对于自己在大饥之年囤粮牟利,莎士比亚似乎并不感到羞愧。但他也明了人们对于哄抬粮价的态度。《科里奥兰纳斯》一开场就有“一群暴动的市民”要杀卡厄斯·马歇斯,把他视为那些“让我们忍受饥寒,他们的仓库里却堆满谷粒”的家伙中最坏的一个。在莎士比亚身上可以看到科里奥兰纳斯的一丝影子——他是一个鄙视“暴民”的乡绅,然而那些逛戏院的“暴民”却在填满他的腰包。

站在前人肩膀上

莎士比亚是一位改写大师,善于从前人作品汲取精华,甚至直接从中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再创作,取得令人惊异的效果。

比如,他根据高尔《爱的忏悔》中阿波洛涅斯的故事写成了《泰尔亲王配利克里斯》,以薄伽丘《十日谈》中吉尔内瓦的情节为基础写成《辛白林》(但故事背景取自霍林斯赫德《编年史》的古不列颠),根据格林的《潘多斯托》写成了《冬天的故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大量依据了普鲁塔克《名人传》的诺思译本,而《错误的喜剧》改写自普劳图斯的《孪生子》……

就连《哈姆雷特》之前也有部老《哈姆雷特》,作者是汤姆·基德。莎士比亚用这个丹麦王子装疯卖傻为父复仇的“旧瓶”,装了奇巧复杂、更现代性的“新酒”。

哈姆奈特的阴影

莎士比亚曾经有过一个儿子,名叫哈姆奈特·莎士比亚(Hamnet Shakespeare)。

1596年8月11日,年仅11岁的哈姆奈特去世。四年后,莎士比亚写出了可能是英语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Hamlet)。鉴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的相近,以及“Hamnet”(哈姆奈特)和“Hamlet”(哈姆雷特)两个名字之间的相似,太多人都情不自禁地猜测过二者之间的联系,甚至怀疑《哈姆雷特》中的那个幽灵是否就代表着不幸夭折的哈姆奈特。

英国作家玛姬·欧法洛也长期思考着这个问题,当她第一次知晓二者的相似之处后,就迫切地尝试还原出当时的场景。在搜索了一些资料后,欧法洛以莎士比亚之子为主人公,写出了小说《哈姆奈特》。

婚姻状况怎么样

在伍斯特教区主教的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保证书,落款于1582年11月28日,内容是交纳40英镑,以保证“威廉·莎士比亚与斯特拉福镇的少女安妮·海瑟薇(和那个著名美国女星的名字一样)结婚”。这意味着婚事可以不必因常规的结婚预告(通常要连续3个周日,其间遇节日顺延)而拖延,也不会因任何人的反对而泡汤。镇上男人们的平均结婚年龄是28岁,而按照当时的法律,18岁的莎士比亚离21岁成年还有3年,请问这桩婚事何以如此“急吼吼”?

答案揭晓:6个月以后的1583年5月28日,莎士比亚与海瑟薇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在教堂受洗。也就是说,海瑟薇未婚先孕。而值得玩味的是,伍斯特教区档案里还有一份“准许威廉·莎士比亚和坦普尔科拉夫顿的安妮·沃特利结婚”的文件,日期是1582年11月27日。坦普尔科拉夫顿离斯特拉福镇有5英里,莫非有两个威廉·莎士比亚?抑或是记录员笔误了?

安东尼·伯吉斯觉得老莎真爱不是老婆是“另外那个”,因此莎士比亚与海瑟薇大部分时间两地分居,感情显得颇为冷淡。

1610年左右,伦敦爆发了一场瘟疫。莎士比亚决定衣锦还乡,回到妻子身边。

基情疑云挥不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前126首,献给的是一位年轻贵族,一般认为,这是在描写作者与他之间真挚的友情。专家经过考证,倾向于认定这位贵族是第三代南安普顿伯爵亨利·赖奥思利。

不少现代研究者对赖奥思利和莎士比亚之间的关系津津乐道,甚至有人断言这两位存在同性之爱。考虑到伯爵从青年时代起便喜欢文学,礼贤下士,并慷慨大方地资助过莎士比亚,我们不便判定莎翁“我对阁下的爱永无止境……我的所作所为皆为了你,我的全部都属于你”云云以及一些更夸张、更令人想入非非的表达,究竟是感恩金主、漫天飞舞的“彩虹屁”,还是发自肺腑、为伊癫狂的断袖情。

怀念朱生豪先生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2024年也是朱生豪逝世80周年。

整理:Anne 制图:刘绮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