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1日 星期日
“代际不公”,又一次精准撕裂
第77版:专栏/假装专家 2024-07-08

“代际不公”,又一次精准撕裂

沈彬

沈彬

专栏作家

Columnist

假装专家,低空观察

不同时代的人都会遭遇到自己的困境。

继“熊孩子”新闻之后,“坏老人”新闻又成了新的流量担当。“生龙活虎的退休老人和死气沉沉的打工人”成了网上的新梗儿。

北京的地铁车厢里,一位老人蛮横地要求一位年轻的小姑娘让座未遂之后,就开始动手扒拉、拿拐棍杵捣,“上下其手”。事情从单纯的要求“让座”变成了骚扰、攻击。事件在引发众怒之后,这个老人也受到了行政拘留的处罚。

其实,类似的蛮横不讲理的老人要求“打工人”让座的新闻还有不少。我当然认为这样的倚老卖老、仗着年龄优势,去欺负年轻女性、少年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也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

但是,类似这样的新闻多了,的确构成了某种隐喻:疲惫不堪的年轻人和作威作福的老人,后者凭着历史惯性、道德优势“压榨”前者,提出不合理的诉求,而后者的幸福是建立在前者的不幸之上。

目前很多年轻人天真地将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归咎到老人身上,学理化的“代际不公平”也在渐渐成为热词。似乎当下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年轻人生活越来越艰难,各种内卷,是因为上一代老人早早地偷走了这一代人的红利,将年轻人的上进之路封死。

所谓的“代际不公平”,在思维上,是偷懒的;在价值观上,是怨毒的;在效果上,指向又一次的精准撕裂。

其实,不同时代的人都会遭遇到自己的困境。现在的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幸运一代”,更没有能力“偷”走谁的幸福。他们长身体的时候遭遇贫瘠的时代,他们读书的时候遭遇史无前例的动乱,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遭遇到了国企改革下岗潮的阵痛。他们中很多人大半辈子生活在逼仄的、没有独立煤卫的筒子楼,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社会财富,在各个领域里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固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得到了时代红利的赠予,但是每一种时代的礼物都是伴随着风险,也被暗中标定了价格的。我们可能会艳羡当年“杨百万”一拍脑子就想到了跨省收购国库券的发财门路,但是穿越回到1988年,你舍得丢掉国企的“铁饭碗”,顶着“投机倒把”的压力押上全部身家,背上一麻袋的人民币去外地收国库券吗?绝大多数老人并没有享受到这样的时代红利,只不过跟随着时代的电梯一起上升,他们固然买到过1000块钱一平方米的房子,但可能手握的是100多元的月薪。

年轻人需要更加公平的社会,而不是要抹杀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实,索要不存在的所谓“公平”。这就像你看1978年的高考试卷是非常简单的,认为自己如果早生40年就能被北大录取,但你并不能体会,1978年恶劣的学习环境,你甚至连本英文字典都找不到,周遭也没一个能认全26个字母的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机会、伤痛、困扰,不必相互仇视。江湖上有“耿直BOY之称”的乔丹·彼得森教授,在《人生的十二个法则》里说:人产生怨恨,一是因为自己吃了亏,二是自己不愿意承担责任。这话隐含的意思是,我们很容易绕开真问题,去找替罪羊、背锅侠。而这样的替罪羊,很多时候会被花里胡哨的学术话语所打扮,伪装出了后现代、解构式的清冷和高深。

社会公平问题很复杂,但用年龄来划分阵营,和用性别来划分阵营一样,既是武断的,也是绕开了真问题。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