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黄祺 制图| 刘绮黎
1974年,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的海拉德·豪森(Harald Hausen)教授提出HPV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子宫颈癌的假设。
1983年,豪森教授首次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他的研究证实了HPV的构成,阐明了HPV的致癌机理,以及影响病毒存活和细胞转化的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妇女子宫颈癌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豪森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墨尔本沃尔特伊莱扎医学研究所的免疫学家伊恩·弗雷泽(IanFrazer)博士与中国病毒学家周健博士合作开展HPV疫苗研究。
1993年,弗雷泽博士与周健博士以HPV-16为目标,通过在酵母细胞中重组和表达衣壳蛋白L1,使其自动聚合成病毒样颗粒,并且在动物实验中成功验证了由此引发的对该病毒型别的免疫反应。
默沙东疫苗研发部首先选择了HPV-16作为目标,进行“概念验证”。
默沙东的疫苗研究人员不断地以优化的工艺,通过遗传工程,在酵母细胞中将HPV-6、HPV-11、HPV-16和HPV-18这四个HPV型别的衣壳蛋白L1重组表达出来,成功生产出世界上首个四价的HPV疫苗。
2006年6月,世界上首个四价的HPV疫苗经FDA审批通过后在美国上市,商品名为佳达修。这是世界上首个能够预防癌症的疫苗。
2018年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在中国上市。
2025年1月5日,佳达修®[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的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9至26岁男性接种。
2025年4月8日佳达修®9[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至26岁男性接种。这一获批使佳达修®9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男女共防HPV相关癌症及疾病”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