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本文作者
近视已成为当下青少年遇到的比较普遍的健康问题。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其实,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眼措施,可以降低近视的发展速度。
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家长要主动为孩子进行视力筛查。建议孩子3岁之前就可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3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眼轴监测 眼轴是体现孩子屈光发育的重要指标,如果孩子的眼轴在短时间内增长非常快,意味着可能出现近视趋势。青少年每年应做2~4次视力检查、屈光状态及眼轴监测,以便了解近视趋势。
正确的读写姿势 写作业时,需腰背挺直,不可趴在书桌上、不可歪头。遵守“一尺一拳一寸”原则:即眼睛距离书本约一尺(约33厘米),身体距离书桌约一拳(约6厘米),握笔手指距离笔尖约一寸(约3厘米)。此外,不要采用卧位看书和电子产品。
户外活动2小时 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到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可以看到更远的景物,使眼部肌肉放松,缓解眼睛疲劳;同时,户外活动可以受到阳光照射,大脑会分泌神经介质,抑制眼轴的增长,延缓近视发展。
三个“20”法则 青少年学业压力大,应避免连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40分钟。牢记“20-20-20”法则,即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以上,可放松眼睛。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眼科 李敏(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