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4件神器 助力申城智慧公交 预报到站时间 首开全国先河 “健康管家”服务  3500多辆新能源公交车 智慧云掌舵 上海公交车越来越“聪明”
第4/5版:新视界 2019-11-24

4件神器 助力申城智慧公交

安全头枕音响

9月26日,15路成为首条全线试点“安全头枕”的公交线路。如今,全市已有千余辆公交车安装了这个会“说话”的头枕,涉及60多条线路,进博会场馆周边935辆车均完成安装。

车辆安装了安全头枕后,一旦驾驶员出现抽烟、闲谈、玩手机、不系安全带等违规操作及打哈欠、长时间闭眼等危险状态,头枕就会发出“注意安全”“专心驾驶”等语音警示;驶入重点路段或示范站点时,头枕也会及时提醒“谨慎驾驶”“规范停靠”。

“安全头枕”是驾驶行为分析预警系统的延伸。去年8月至今,本市3000多辆公交车安装了该系统,可实时监测驾驶员表情和驾驶行为,自动识别违规小动作,行车事故显著下降。

快充监护系统

9月27日,首批10辆新一代超级电容车在公交26路投运,4座智能充电弓同时启用。它们背后的公交超级电容快充技术,属世界首创——起讫站和充电站合二为一,驾驶员一键自动操作;充电3分钟多开10公里,续航里程从5-6公里增至30公里。

上海交通投资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杨忠玄介绍,与之配套的快充监护系统,也是新亮点。“基于4G无线通信,充电信息会及时汇总到现代交通集团的供电调度指挥中心,实现本地无人值守、远程集中监控。”他说,系统会自动统计数据、预判故障、发现问题;后续还有利于跟踪充电站运营,深入研究快充技术,为制定超级电容公交车的营运技术规范提供数据支撑。

舒适度预报

两个多月前,公交99路多个中途站的预报屏上,出现了几个小人图标。数量从1到3,分别对应“舒适、适中、拥挤”。这是继两年前71路新增乘车舒适度预报后,试点的新技术——基于图像捕捉技术的乘客密度分析。

71路靠车载客流采集机计算上下车人数,经上传、分析,换算出舒适度。“新技术不用加装采集设备,更适合大范围推广。每次车辆出站30秒后,由多个车载探头实时拍摄车内画面,后台再结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块和空间密度算法,得出乘客密度,也就是拥挤程度。”巴士一公司营运信息部主管葛佳解释,预留30秒,是为了等乘客坐稳站定,拍摄效果更佳。“新技术既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也对调度员调整发车频次、优化平衡车距有帮助。”

环保墨水屏

去年9月,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已覆盖上海中心城区所有“有电站亭”,其他站点的供电问题一度成为瓶颈。首届进博会开幕前夕,久事公交尝试在无电中途站推出墨水屏电子公交站牌。墨水屏运用太阳能充电及双电池供电技术,在缺电的公交站台也能使用,功耗低、简洁美观、绿色环保;前置导光源夜间还能带来舒适的阅览体验。

依靠全新技术,实时到站信息预报的推广速度加快。截至今年9月底,中心城区已建成5593块预报屏,其中墨水屏多达3624块(站亭1593块、站杆2031块),顺利完成2019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215条公交线路实现中途站点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的目标。

首席记者 曹刚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