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送我上青云》《学区房72小时》双双获奖 书不尽 这座城里的人与事 我眼中的上海抗疫第一时间 看见了 上海表情 摸到了 上海筋骨
第12版:文体新闻 2020-03-11
因为疫情滞留期间,何建明对这座城市又有了全新的发现和感触——

看见了 上海表情 摸到了 上海筋骨

杨建正摄

1月15日,64岁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从苏州来到上海,却不料从那天起直至今一直住在黄浦江边,“我与上海的一号病人几乎是同一个时间抵沪,然后就回不去了。”昨晚,何建明参加了“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特别网聚活动,与大家聊聊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里的故事,同时他向记者“剧透”了因为“宅”在上海情不自禁提笔创作的两部新作——《上海表情》和《上海筋骨》。

“我现在站立的土地就是当年我的爷爷的爷爷站立的地方,原先这里就有一个何氏码头,所以每次到上海来,我都有怀着无限眷恋的感情。当走遍伦敦、纽约、巴黎,回到上海,看看浦东,我觉得这里比那些地方还要美!”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浦东史诗》里,自上而下,无数建设者俯首为牛、深耕浦东的历史足迹在文学的书写中生动再现,时代的剧变和浦东开发开放的伟业尽在其中。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的历史自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全世界瞩目的改革开放试验田,浦东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留下深深足迹,三十年的奋斗历程展开了一幅时代画卷。何建明说:“浦东为什么是开发开放而不是开放开发,我认为有这样一种意义,中国第一大城市有带动长三角乃至全国发展的气魄,这就是当年领导决策的艺术所在。”为浦东开发付出心力、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致最深的敬意,何建明尤其提到了当年由各行各业精英组成的浦东开发开放的“八百勇士”,他们当中有领导干部、技术员、普通市民,他们的故事始终感动着我们。

疫情期间,何建明找到了写《浦东史诗》时联系过的几位著名医生和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在庚子年的大年初一清晨,有一条信息令他一下从床上跳了起来。“何老师: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的‘一号病人’今天下午正式出院了!她已经连续三天阴性,属于康复的患者……祝你平安健康,新年快乐。”何建明说,这是这个庚子年的第一个早晨他所获得的一个喜讯,它比一顿年夜饭更令人兴奋。这天清晨,他起床后就从酒店的楼上奔跑到后面的草坪上,向着近处632米高的“上海第一楼”——上海中心大厦,向这座伟大而可爱的城市深深地鞠躬……

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