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最美天桥上感受城市天际线的变化 三十而立从头越 未来已来,浦东将改变什么?
第4版:要闻 2020-04-18

未来已来,浦东将改变什么?

昨天,在浦东新区航头镇的一块空地上,碎石子路坑坑洼洼,行车经过晃晃悠悠。一群精神抖擞的快递小哥、一排新鲜上桌的时蔬瓜果旁,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盒马总部落户上海浦东新区,盒马产业基地在浦东正式动工。

在经济受疫情影响的危机时刻,这个简陋却“提气”的仪式,让人们对在线新经济的未来心生憧憬,也令人想到了30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浦东开发开放。一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事件由此发轫。

如今,浦东开发开放迎来而立之年,并以拓荒牛的精神创下了诸多全国“第一”,还承载了多项国家战略。未来已来,浦东改变了什么,还将带来什么新希冀?

敢闯敢试 先行先试

30年交出“学霸”成绩单

本周一,卡尔蔡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谢磊,代表自贸区离岸贸易改革的试点企业,出席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及运作仪式。

“作为跨国公司,离岸转手贸易的制度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合同、订单、资金不需要通过其他地方‘兜圈子’,在上海自贸区就能够实现资金、订单、贸易三大功能为一体,可以提高公司全球供应链管理和资源配置的能力。”

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中心,是上海自贸区的又一项创新之举,该中心位于外高桥基隆路;在马路对面,曾是上海自贸区“掀起盖头”的地方。当年人声鼎沸的场景犹在眼前,6年多来,在上海自贸区这块大“试验田”里,播撒了包括制度创新、市场活力、监管体制突破等诸多“良种”,收获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硕果,成为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浦东发展的意义在于窗口作用、示范意义,在于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于排头兵的作用。”早在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浦东调研时如是说。

而立之年的浦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学霸成绩单”。据统计,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2734亿元,增长了210多倍;财政总收入从1993年的11亿余元增长到2019年的4316亿元,增长了380多倍;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浦东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1/15的外贸出口总额,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硬核产业 一路领跑

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在浦东张江爱迪生路的一个小院里,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力在这里“十年磨一剑”,开发全球首创的糖尿病新药。

院落依河而建,一畦小花园里春光正好,和人们印象中单调的生物医药企业迥然不同。“从做适合中国人的创新药概念,到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我们走过了10年的漫漫长路。目前两个Ⅲ期注册临床研究中,单药治疗已经完成了患者所有52周治疗和后续1周安全性随访,另外一个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试验也即将在今年完成,有望在明年进入市场。”陈力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在浦东,没有张江的生物医药产业“朋友圈”,这样艰难的“闯关”难以实现。

陈力曾在全球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罗氏工作了近20年,罗氏是最早来张江建立研发中心的跨国药企,陈力则担任了罗氏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官,领导新药开发。2011年,49岁那年,他创办了华领医药,目标就是做“中国人自己的创新药”。

然而,和一般的制药企业不同,在这家生物医药公司里,既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也没有自己的工厂,从动物实验到药物生产,全部交给外包公司完成,这得益于在浦东率先推出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和张江完善的产业环境。“在河对面的企业,就是我们的生产企业之一。”

这也是陈力最终将公司扎根浦东新区的重要原因,公司如今已经在张江中区核心区域有了新的总部大楼。“浦东特别是张江在创新药产业上,已经形成了生态圈。一个创新企业不走出张江,就可以完成药物研发和生产,做出引领全球的产品,造福于国内乃至全球的患者。”他也建议,浦东继续采取一些先试先行的举措,能让创新药更快更及时地到患者手中,引领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

陈力回忆,刚来张江时,周围还是一片荒芜,当时张江高科地铁站旁一个叫“大江南北”的饭店里,一听可乐加鳗鱼套餐,就是最高档的商务套餐。如今的张江,人气爆棚,正实现从“园”到“城”的转变,浦东则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战略的承载区。

本周三,20家产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和“准独角兽”企业齐聚张江,在张江总部园、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开园仪式上集体签约。张江科学城规划建设的这两个园区交相辉映,预计总投资额不少于500亿元,将有力推动科学技术源头创新,直指“卡脖子”技术,带动形成重点“硬核”产业集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张江科学城考察调研时,希望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临门一脚”,让科技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重大作用。

正是依托科技创新的“原动力”,“创新药”“中国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这六大硬核产业,一路领跑,将助力浦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上海乃至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竞争,占据高位、开拓空间。

未来已来 路向何方

“全球化”“现代化”是关键词

浦东新区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每一项改革创新,都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为全国改革探路。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浦东注定马不停蹄、风雨兼程。

2019年6月,《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 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浦东要通过7年左右努力,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赋予了浦东更大改革自主权和发展新动力,也吹响了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冲锋号。

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路向何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上海社会科学院区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勋对记者表示,未来的浦东,“全球化”“现代化”是两个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面,浦东要努力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开放的一面旗帜,就必须具有全球化战略视野和系统性开放思维。“位于历史转折点的浦东,要改变传统的开放模式,探索新的对外开放模式。即由原来吸纳集聚外来资源,转变为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成长。对标全球发达国家,突破现有的物理空间,不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再造更多‘浦东’,为上海乃至中国构建全球战略发展的新空间。”

在治理能力等方面,他认为,浦东要努力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示范样板,就必须创新治理理念,实现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不断完善城市大脑工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市应急系统、城市管理体系、城市风险预测系统。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只是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质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经济的单项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只是浦东自身的发展,更是要把浦东打造成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浦东新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过30年风风雨雨,浦东将继续勇当标杆、敢为闯将,创造出更多“当惊世界殊”的精彩,为中国未来再续浦东新传奇。首席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