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上海大数据中心与交大达成合作重点聚焦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 “敬畏心”贯穿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温暖”的愿望:助山里娃洗个热水澡 没有手机  也能享受便捷服务
第3版:要闻 2020-07-15

“敬畏心”贯穿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

姚丽萍

昨天,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发布会的主角是黄浦区。

黄浦区,区域面积全市最小,经济密度全市最高,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人流、物流、交通各类要素资源集聚程度和流动性很大,同时“二元结构”突出。如果说,城市也是生命体,那么,“二元结构”突出的黄浦区,生命体征复杂。面对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细化城市治理如何精准发力?答案是:敬畏心。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秉持对超大城市的敬畏之心,把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追求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充满活力、井然有序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标杆,就是黄浦的目标。

因为敬畏,就要突出民生改善,让家园更具品质。在黄浦,旧改是“最大民生”。2012年以来,黄浦旧改征收受益居民超过5.5万户,去年历史性突破1.2万户,今年重点聚焦金陵路、西藏路、北京路、建国路、老城厢等五大地区,充分挖潜让旧改加力提速。其中,宝兴里旧改仅用122天完成居民100%签约,172天实现居民100%自主搬迁,创下近年来全市大体量旧改项目居民签约和搬离完成时间新纪录。同时,“十三五”期间黄浦已拆除各类存量违法建筑1万多处,28万多平方米,积极开展社区“微更新”;建设邻家屋里厢、空中书房、公共客厅、口袋公园等社区公共空间,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打造环境宜居、幸福和谐“美丽家园”。

因为敬畏,更要突出环境品质,让地标更有温度。南京路、淮海路、豫园、新天地、田子坊,诸多上海地标汇聚黄浦。“席地可坐”,曾是外滩、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广场的保洁标准。如今,这个标准已向新天地、豫园、田子坊、黄浦滨江等重点区域拓展,从细节处提升市民、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度,这样的人本价值,无处不在。走在地标景区,你会发现,标识系统设置成最适宜观看的高度;南京路步行街上“冬凉夏热”的大理石座椅,穿上了同色系的木质外衣;一个个户外职工之家爱心驿站,让环卫工人、交通协管员、快递小哥歇歇脚、暖暖心。

因为敬畏,更要有本领恐慌,突出常态长效,让治理更智慧。“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打造适应区位特点、把脉城区生命体征、符合群众需求的“城区大脑”。当前,在黄浦,“一网统管”建设已完成“卫生健康、施工安全、店招店牌管理”等14个特色主题应用。面对节假日暴增的大客流,不是简单的限流封路,而是实施“客流数字化管控”,安全活力两不误。目前,黄浦已建成5G宏站551个,基本实现室外场所5G网络连续覆盖,努力做到“态势看得清、隐患排得掉、过程跟得住、问题处得快”,让城区治理更高效、智慧、精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将黄浦定位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透过黄浦,管窥上海。当人们在外滩看见“雨刷式过马路”的引导客流,在南京路看见“席地可坐”的保洁标准,在金陵路看见刷新了旧改纪录的宝兴里……人们看见的,是一座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敬畏心。人们会说,上海,好样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