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沪谚熟语印 “黄六”本应是“隍鹿” 从排队买早点想到 养成“公筷公勺”好习惯 吃素?做只乾坤布袋 想起散养个童年
第14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2020-07-19

“黄六”本应是“隍鹿”

文/叶世荪

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多会记得上海话中“黄六”一说。所谓“黄六”,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靠谱、事情黄了。“事体到末脚就黄六了”,意思是事情到最后还是落空。该词的含义没有异议,但其出处却可以推敲一番。

明代有个曾为皇帝讲授经史制度的学问家张萱,在其著作《疑曜》中说:“黄六,今京师勾阑中诨语言给人者,皆言黄六。余初不解其义。后阅一小说,乃指黄巢兄弟六人,巢为第六而多诈。故诈骗人者为黄六也。”自此,用排行第六而狡诈阴险的黄巢,“喻指事情不实、落空”的注释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后人引用者甚众。

然而,这个解读终究只是来自于张萱所阅小说,说服力有限,于是,许多人将该词写作“黄落”“王六”“黄绿”“黄陆”等等,并对其源出赋予各自的猜测。

我们发现,在《疑曜》问世前约两千年、黄巢起义前约一千年的战国时期,汉语中就有了这个词汇,不过该词写作“隍鹿”。《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说的是有个郑国的樵夫,把打死的鹿藏在壕沟里,结果忘了藏的地方,以为自己只是做了个梦。可见,形容事情虚假不实、终成画饼的,最初是“隍鹿”两字。

历史上也有人以虚妄不实、梦幻落空的含义,运用“隍鹿”。宋代文天祥《挽龚用和》诗:“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宋代朱晞颜《满江红》词:“算人生,得意待何时,蕉隍鹿。”元代马璨《述怀》:“梦疑隍鹿在,机息海欧眠。”明代黄澜《赫德铜像歌》:“十要事误隍中鹿,七命雄麾殿下旄。”出生在上海青浦的近代诗人王德钟在其《十九岁述怀》诗中,也不用“黄六”用“隍鹿”:“得失浑忘隍下鹿,餐眠应笑栅中豚。”

当然,现在不管是“隍鹿”还是“黄六”,都很少再有人提及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