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新生地里长出“幸福生态米” 静脉采血机器人  看得清扎得准 “上海造”北斗应用有望实现米级定位
第11版:科创上海 2021-01-12
华东师大生物科技出新品

新生地里长出“幸福生态米”

改良田里满目金黄,稻浪飘香,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稻秆……华东师大科研团队在崇明横沙岛改良土壤上孕育的“幸福生态米”稻熟粒满,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幸福生态米”是华东师大在促淤圈围区开展土壤改良研究的科研成果,改良田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对照田增产最高达到128%。

华东师大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邓泓副教授领衔的生态修复创新团队通过实施改良方案,提升试验田土壤肥力,使土壤的孕育活性逐渐恢复,且病虫害的发生程度轻,农药的使用量少。在改良示范中,他们还设计了农田排水的稻田内循环,将面源污染转化为稻米生产的养分,为减少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绿色解决方案。收获的稻米经过权威机构检测,未检出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我国食品安全限值。

从2019年开始,这支曾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创新团队在上海市科委和崇明高峰学科的支持下,联合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上海交大、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市土地储备中心,在横沙开展盐碱土壤的改良示范,通过有机肥、新型矿物质提取液和微生物菌剂的联合作用实现横沙圈围区新生土壤的快速改良,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土壤改良,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相对于未改良对照田土壤,提高了16%-128%,株形明显优于对照田,且稻穗下垂,穗粒更为饱满。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