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这里曾有一条红色秘密通道 《山海情》里有西北人奋斗的笑与泪
第14版:文体新闻/文娱 2021-01-13
又一部说着方言的剧开播了

《山海情》里有西北人奋斗的笑与泪

“西海固人民生活得太难了,移民搬迁太难了,马得福太难了……”昨晚,以展现东西协作扶贫下的“闽宁模式”为主题的电视剧《山海情》(见图)播出后,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场脱贫攻坚战的困难与不易,大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山海情》似乎有种魔力,除了印象中的扶贫主题,这部剧想表达更多,它能让你边笑边流泪……”

心疼 建设的不易

这部由正午阳光出品的,“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将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不过,移民搬迁的目的地玉泉营,并非一片已建成的乐园,而是一块等待乡亲们自己去开荒拓土、从零建设的新家园,而这也正是涌泉村吊庄户集体“潜逃”回村的关键所在。由黄轩饰演的基层干部马得福从农校毕业的第一件事就是追回家乡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蚊子都能把人给吃了”,“饿得直吐酸水”……剧中涌泉村村民们这些五花八门的拒绝移民搬迁的理由,让观众们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难,直呼“心疼”马得福。

除了这些听着顺口溜一般幽默实则质朴而真切的“抱怨”之外,前两集中还通过高密度的剧情设置带观众全面立体地认识故事的主角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村里的女子为了一头驴就能嫁人”,“兄弟俩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给谁穿”,“扶贫下拨的珍珠种鸡被偷抓吃得只剩下最后一只”,“洋芋吃够了”的娃娃们结伴离家出走……

乐观 积极去尝试

剧中,也可以看到轻松有趣的一面。比如,马得福的弟弟马得宝,是几个小伙伴中的领导者,年轻气盛有勇有谋,从策划“逃村”时给小伙伴们清晰地分工,到带着丢了工作的小伙伴进城谋职时的坚定果断,他身上都透露出超越年龄的担当与智慧。而“逃村小队”中的小姑娘,白麦苗登上火车后眼神里对兰州拉面、西安羊肉泡馍的期待,就像其饰演者黄尧说的,这些小伙伴敢于走出去,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大批在家乡建设中敢闯敢干的有为青年形象。

当然,除了积极尝试新生活的年轻人外,村民中占比更多的其实是不愿离家的“吊庄困难户”,这其中当属尤勇智饰演的李大有“表现突出”,不仅带着首批吊村户逃跑开始,还在得福面前“耍赖”喊着“不去不去就不去”……李大有为得福发了不少难,也为剧情增添了不少“笑料”,这个典型的西北农民的各种不配合、不积极背后,实则表达了他这一辈人对脱贫致富的强烈期盼。

“我真的要向这些兢兢业业的基层扶贫干部致敬”,正如主演黄轩所言,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为了早日兑现那句“塞上江南”的承诺,马得福的道路走得艰难而坚定。这样一个纯粹、积极、一心扑在脱贫致富工作上的人,正是现实中很多基层扶贫干部的缩影,值得为之鼓掌。

质朴 乡音最动人

拍摄过程中,该剧的全体主创成员也为了故事的最好呈现,在自然环境极度恶劣的西北大地上完成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拍摄现场最初的时候,甚至连棵让演职人员可以以纳凉的树都没有”,如黄轩所言,“从地窝子到土坯房”既是闽宁村的成绩,也是《山海情》主创团队的突破。

导演孔笙要求剧中人物都要说方言,是希望《山海情》能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让观众更相信其背后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我其实是西北人,我梦想是想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说着西北的方言,演一个西北的故事。”终于,《山海情》圆了黄轩的家乡梦。

由于西北地区地域辽阔——“十里不同音”,剧组最终参考了宁夏和西安等各地方言,组合形成了剧中的泛西北话,福建方言采用的是福建普通话,并配上字幕。制片人侯鸿亮还补充道,为了很多听不懂西北方言、不看字幕的电视观众,还有一些老年观众等更多类型观众的观剧需求,该剧在东方卫视等平台播出的时候,主创团队也准备了普通话配音版本,让每个观众都不会错过那段有泪有笑的奋斗时光。

本报记者 吴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