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夜深了 能够接受道歉的人,通常都比道歉者有更大的心胸。(漫画) 同音不同意 你,依然微笑着 行车路上“大数据” 烘焙之乐 仿佛一块羊脂白玉
第18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1-01-24

同音不同意

陈钰鹏

曾经有一次,我想跟一位同事开个玩笑,它在一篇短小的项目汇报中用到一个词(或一句成语):“……当然了,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换成我,我也会这样的,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哈哈!”我笑了起来,“果然不出我所料。”“怎么了?我写错什么了。”“这里不能用‘酣睡’,而应用‘鼾睡’。在自己睡觉的床边,不但敢于呼呼熟睡,而且放声打呼,太放肆了。”我说,“我看见有一个人也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今天特意在留心呢。果不其然,你也是这么写的。不过我不认为你们是不知而写错,而是拼音选字时摁错了键。”“你料得这么准?”“巧合,巧合。”

对大多数人来讲,睡觉时打鼾往往是在进入深睡(熟睡)的时候,这时呼吸道放松,呼吸空气就会导致软腭和小舌像蝴蝶的翅膀那样“翩翩起舞”和“扑扑震动”。打鼾严重的人甚至会发出极端的噪声——可达到90分贝,这么高的分贝数,会让身边的人觉得自己置身于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很多打呼者好像知道自己在打呼,所以隔一定时间会醒来,但有的人好像在害怕自己是否会得“呼吸暂停”(窒息)症似的自然醒来。

有意思的是。有打呼习惯的人(通常认为男性中占60%,女性中占40%)是听不见自己打呼声的。然而同床者会在一定时间内叫醒那位打呼者(也是出于安全起见),可是对方却会很不高兴地问:“干嘛叫醒我?”“你在打呼。”睡眠学家认为,打呼者之所以自己听不见自己的打呼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习惯效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学会了,当人在睡觉时,能自动区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声音;也就是说,大脑能区别“有危险的”和“无危险的”声音。大脑的这一功能在人类进化史上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人类的敌人很有可能利用睡眠的时候来接近并采取不利行动,我们应该感谢进化使大脑能及时感觉到具有潜在危险的声音。(唐·彦谦《宿田家》诗曰:“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这位诗人睡得很熟,而且会打呼。酣睡和鼾睡,“同音不同意”,差就差在:两者尽管都在“熟睡”,但“酣睡者”不一定是个“打鼾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